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226123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27
《孔子的教育管理思想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孔子的教育管理思想探微苗凤摘要:孔子是举世公认的大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他的教育管理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教育目标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人际关系管理等思想。关键词:孔子;教育管理;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举世公认的思想家、教育家。在四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孔子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形成了自己系统的教育管理思想。一、教育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现代管理思想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尽管目标管理的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才被引入教育领域,
2、但孔子作为私学的创办者和直接管理者,已经具备了朦胧的教育目标管理思想。孔子的办学目标十分明确——“修己以安人”、“修己治人”的君子,并具体列举了君子的标准:在道德取向上,君子应“怀德”、“怀刑”、“喻于义”;在道德行为上,君子应“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周而不比”、“泰而不骄”、“成人之美”、“坦荡荡”;在道德修养上,君子“有三戒”;在知人善任上,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可大受”;在学风行为上,君子“讷语言而敏于行”、“求诸己”等。二、德育管理1、立志。孔子主张立志,提出“三军可夺帅也
3、,匹夫不可夺志也”。要求能“志于道”,并达到“乐道”的境界,即为了追求崇高的理想能够安贫乐道。2、举善,即树立榜样,正面教育。他充分认识到了榜样的力量和对学生道德形成的作用。例如,他多次赞扬颜回的德行,“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不贰过”、“贤哉回也”。树立了榜样,然后要求别人“见贤思齐”,向他学习。3、克己。孔子要求学生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不要苛责别人,遇到不如意的事,“不怨天,不尤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4、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孔子主张“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
4、要求学生少说多做,对他人不能“听其言信其行”,而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他反对夸夸其谈,提倡“言必行,行必果”。5、改过迁善和自省。孔子要求学生有过就改,“过则勿惮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要求学生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要求学生在与他人发生矛盾时要多检讨自己,提出“吾日三省吾身”。三、教学管理1、组织管理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1)个别教学。孔子以个别教学为主,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对于散漫而“昼寝”的宰予,采用“朽木不可雕”的严厉批评方法
5、;对于积极进取的颜回,则整日与之讲学,因此使“回也终日不违如愚”3。(2)集体教学。例如,曲阜的杏坛,就是孔子集体讲学的地方。(3)游历教学。孔子周游列国,同行弟子数十人,他一面进行政治游说,一面进行教育活动。(4)侍坐教学。孔子经常用这种形式与学生一起交谈、讨论,或解答学生的疑难,或师生一起自述志向。(5)分层教学。孔子将学生分为四个层次:“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者,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6)分科教学。“德行、言语、政事、文学”。2、课程设置管理。孔子以“文、
6、行、忠、信”为教,在重视道德教育的同时,也不忽视知识教育。他和弟子整理、编定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作为教学用书;又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具体特长,把教学内容具体分为“六艺”:礼、乐、射、御、书和数。3、教学过程管理。在教学过程管理中,孔子提出“学——思——行”三个环节。“学而知之”是孔子进行教学的主导思想,学习是求知的唯一途径和手段。孔子主张对学习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强调要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他还强调“学以致用”,学习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由学而思而行,是孔子探究和总结的教学过程,这一思想对后来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四、学生管理1、生源管理。实行“有教无类”的招生原则,即招生的对象不分民族种类、贫富贵贱、聪敏愚钝,凡来求学者,一视同仁。众多学生中除了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是贵族出身外,其余多为平民,皆出身低微。2、入学管理。对于学生入学的具体要求,孔子做了专门的规定,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介绍推荐,拜师行礼。孔子招收弟子,一般由人推荐介绍。例如,子羽是由子游推荐,子路虽是孔子主动务
8、色而收为弟子,但仍要“因门人请为弟子”。此外还要行“执见礼”等。第二,试以言貌,进行选拨。凡来授业者,孔子一般都要亲自与之交谈,察言观貌,审言视行,以定取舍。例如,宰予“利口辩辞”,当即“录取”;而子羽相貌不善,即视为材薄,只让其“退而行修”,不让其出头露面。3、学习管理。(1)端正学习态度。孔子教育学生要诚心求教,实事求是,“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培养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求知为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讲究学习方法。处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