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分析举例

教育案例分析举例

ID:40219135

大小:244.31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7-26

教育案例分析举例_第1页
教育案例分析举例_第2页
教育案例分析举例_第3页
教育案例分析举例_第4页
教育案例分析举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案例分析举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案例分析举例李春山例1:“借分”引出的思考第一次月考后的一天中午,我的一位学生拿着试卷,指着试卷上的一处打叉的地方认真地对我说:“这种答题方法是正确的,不应扣1分。”我耐心地给他解释为什么是错的。他点了点头,但脸上仍然未“阴转晴”。这时我拿起笔给他加上了1分,原来的59分变成了60分。我对他说:“这次借给你1分,下次考试把分再还回来。”他脸上立即有了笑容,连声说了几个“谢谢”,满意地走了。期中考试后的一天中午,这位学生又来到办公室,拿着试卷郑重地对我说:“老师,这次考试我考了65分,第一次月考时我借了1分,现在还回来,请扣去1分。”看着

2、他一本正经的脸,我笑了,对他说:“看到你学习进步了,我非常高兴,这1分就不用扣了。”接着,又问这位学生,第一次月考时,为什么要争那1分?”他说出自己的理由:“59分和60分就是不一样,多了这1分就及格了,在高中及格是很不容易的,用同学们的话说就是差一个档次。您给我多加了一分,给了我脸面,在班里好见同学,回家也不至于愧对父母。从那以后,我在心里常常告诫自己要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待和信任,信守自己对老师的承诺,一定要取得好成绩,把借的那1分还回来。学习有了动力,学起来就有了兴趣、劲头,也轻松多了,考试成绩便有了很大提高。”听了他的话我非常高

3、兴,但没有表露出来,而是严肃地对他说:“分数不是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考试要看分数没错,但考试不仅仅是为了分数。学习效果是要靠考试来评估,但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为了老师,为了父母,为了自己,应有更深层的含意。”那个学生点了点头说:“我今后要更加努力地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将来做一名学有所成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创造自己的人生。”在以后的课上,我发现这名同学专心听课,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对学生争1分而满足虚荣的事,教师可从两方面处理,一是批评教育,以理服人;二是因势利导,以情动人。学生登门求分虽然动机不算纯,却

4、也是关注学习的一种表现。高中生的心理还是比较脆弱的,在考得不好的情况下,需要老师的理解、同情和鼓励。有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在知识学习中,学习效率除受智力因素、环境因素、教师的引导和制约外,还受非智力因素,如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的制约。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喜爱、信任、关注、赞扬、鼓励时,就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自我价值,激发出上进的力量和信心。反之,一旦产生被遗弃感、自卑感,以及怨恨、敌对、愤怒等情绪,以至彻底丧失上进心而自暴自弃,并形成忧郁、自卑、怯懦、孤僻、冷漠、暴躁等不良性格,就会严重影响学习。初为人师的我,要对学

5、生倾注全部的热情,因此我选择了因势利导,以情动人。我认为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转型:由管理型向父母型转变。当出现问题时不要只批评学生,而是应该理解他、支持他,更重要的是引导他。面对学生前来“借分”,与其迎头批评,用一番大道理来教育学生,不如将理解、鼓励、信任和支持给学生,利用其关注成绩这一点来引导他,让他从“借分”中体验老师的良苦用心和倾注的情感,从而转化成为努力学习的内驱力,以学习成绩的进步和提高来回报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一借一还可以巧妙地运用期待效应和情感激励,使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了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的作用。初为人师的

6、我很高兴自己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例2:模仿——孩子的天性案例:在开学初,一天下午班里的学生在做眼保健操,这时班里的王新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嘴里还哼着歌,让我看着真“撮火”。于是我点了他的名字。“王新,赶快做眼保健操,现在不做以后你的眼睛要坏的。”正在这时,下节课的白老师来到班里做课前准备。这时王新马上举起手来问我:“李老师,为什么白老师不做眼保健操,你不批评她?做眼保健操不是很有好处吗?那您为什么不让白老师做,你不希望白老师好吗?”“老师是成人,眼睛已经定型了,做不做眼保健操都无所谓了,你们不一样,赶紧做吧。”我困难地回答。分析:模仿是孩子的

7、天性,是一种学习方式。孩子好模仿的特点,常常与好奇心有关,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事物范围的扩大,知识经验的积累,孩子开始模仿电影、电视、故事及身边中的人物形象。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天性,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当时,我刚刚听到王新说这句话时挺诧异的,当了这么久的老师头一次有学生这样问我。不过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其实非常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他们在这个阶段对什么都很好奇,做事总是爱问为什么。当我还在沾沾自喜,认为机敏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时,我已

8、经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教育学生的机会。从学生的问话中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现在的学生更加看重的是老师对自己的公平对待。不管孩子的年龄大小,都能反映出学生的一种平等观念,即要求学生做到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