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217669
大小:38.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7-26
《参加国学培训心得体会五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参加国学培训心得体会五篇 参加国学培训心得体会(一) 3月9日至3月11日有幸参加了宁波大学组织培训的浙江省初高中历史教师“走进国学经典”研修班第一期的学习,收获甚多。 国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始终伴随着国家前进发展的脚步体现着中华大地与众不同的文化魅力。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得我国的文化有着深深的民族烙印。可以很骄傲的说我们祖国的文化是伟大的!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有了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做支柱。因此中华文化不能断国学不能断。庆幸的是学习国学的号角在中华大地上响亮的吹起了,身为一名历
2、史与社会教师虽对国学知之甚少但也无限向往,因为它不仅是文化也是一种精神! 学习国学先要了解什么是国学,钱茂伟教授的“国学概论”告诉我们:之所谓国学即是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在我国是指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国学中最为令人称道的是它传授的不仅是文化知识而是方法论是根的思想,因它涉猎广泛思想内涵丰富绝非西方几百年文化可以与之比拟的国学如同是中药治标
3、更治本,他不可一日求成但却是厚积薄发对个人各方面品格能力的塑造深刻持久!学习虽然重要,但人立于人世,最重要的是做人的道德标准。在目前我们学习的国学经典书目《弟子规》中就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同学们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与兄弟相处要尊敬兄长;说话要谨慎而讲信用;博爱大众而特别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了这些之后,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一个人就算有了很高的文化水平,如果没有高的做人道德标准,那最终也是社会的隐患。通过学习国学提升自己的素质,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让自己对
4、纷繁复杂的世界有着更深层次的领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说孔子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七十岁随心所欲不越规矩”。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学习和修炼品性的过程,从求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人生感悟! 当然三天的培训学习只能够对国学作个初步的理解,象李小红教授的《周易》和李亮伟教授的《红楼梦》等要想掌握点皮毛,必须回校后认真研读。 我认为学习
5、国学不应是纸上谈兵更应是付诸实践学以致用的。 以下几点是学习国学中本人领悟到的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学道理: 1、要有健康向上的思想追求 靠素质进步,靠素质立身,靠素质发展自己;德能正其身,才能胜其任,言能达其意,书能成其文。 2、要有积极负责的良好态度 要对组织、单位、集体、他人、自己负责任;人与人之间最需要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教育提高;多些大智慧,少些小聪明;吃亏是福。 3、要有宽阔包容的眼界胸怀 任何时间主张和为贵;容人长、容人优、容人错;心中找个比自己水平高的人当“对手”,才有提高;要把自己的长处看小,把自
6、己的短处看大,对他人,则反之。 4、要有任劳任怨的顽强毅力 工作中坚持高标准,生活中坚持低标准;看任何事情应当看主流、看发展、看趋势、看长远;困难、波折、磨难、痛苦是财富。 5、要有明辨是非、勘正误的能力 要执行纪律,养成良好习惯;思想健康必须建立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多说人家的长处,少说人家的短处,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6、要有客观存在的目标追求 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明天比今天干得更好一点,每天都要有进步。 7、要有科学合理的提高方法 多看书、善思考、常总结、会结合;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不总结就没有收获、
7、不总结就没有提高;点点滴滴有道理,时时处处有学问;人人身上有优点;坚持白天走、看、讲;晚上读、写、想;追求时时要努力,天天有进步。 8、要有履职尽责的基本素质 用心想工作、下实力做工作、动真劲图发展;要让素质等职务,而不是让职务等素质。 9、要有真切恰当的交往基础 要会听、要会说、要会交流;学会聆听,聆听是一种美德、聆听是一种责任;想出道理来,说出味道来,谈出技巧来;把握语言的分寸和说话人的心理;相互之间要学会交流,注重沟通。 10、要有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的团队精神 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把关系当“财富”,不
8、要把关系当“包袱”;做人要内方外圆。 相信如果可以这些领悟付诸实际必然将会为以后的人生之路铺就更加畅顺的康庄大道。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发表过大国学论,学习国学有利于中华大民族的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有利于五千年来积累的民族文化的大整合,有利于凝聚中华民族文化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