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

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

ID:40208754

大小:702.8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7-26

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_第1页
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_第2页
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_第3页
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_第4页
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解题:秋兴八首▲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首章对秋而伤羁旅,是全诗的序曲,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其诗直接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人称“诗史”。☆以古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有《杜工部集》。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写作背景唐宝

2、应元年(762),成都少尹徐知道叛乱,杜甫流亡于梓州、阆州一带。正欲乘舟东下,因好友严武重来镇守四川,杜甫不仅打消了出蜀的念头,而且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不久,严武病逝,杜甫便携家小乘舟东下,滞留夔州,一住近两年。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即是借助秋天的景色感悟抒怀,诗歌的感情基

3、调是凄凉萧瑟低沉,可以从玉露、气萧森、地阴、泪、孤舟、寒衣等意象词语中读出,诗人传递的基本情感是孤独思乡之情,可以从孤舟、故园心等词语读出。“秋兴”即是借助秋天的景色感悟抒怀,诵读诗歌,你觉得诗歌的感情基调是★,可以从★等意象词语中读出,诗人传递的基本情感是★,可以从★等词语读出。背景《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八首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勾连,一脉相通,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新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

4、界。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1、首联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特点?首联的作用是什么?意象:玉露、枫树、巫山、巫峡。特点:通过霜降使枫叶凋落、夔州气象萧森阴沉,表现出孤寂肃杀的秋景。作用:“气萧森”不仅指草木摇落,还涵盖江山万象,为第二联蓄势。首联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低沉心境。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2、颔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与首联有什么关系?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景象:诗人极目驰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惊涛骇浪、云涌万千的气象。关系:颔联紧承首联“巫山巫峡气萧森”语意,进而描绘的巫峡景象和阴森氛围。寓意: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

5、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3、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两句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怀?品赏“开”“系”两个词的妙处。情怀:倾诉思乡衷曲,表现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妙处:“开”“系”运用了双关。“开”——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见心情的凄伤。“系”——既指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又含心念长安,系于故园。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4、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活中来,写千家万户

6、的“刀尺声”“捣衣声”,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并赏析“催”“急”二字之妙。情感:风霜凄冷,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刀迟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怎能不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思念故乡的伤感!凄苦、思乡之情蕴于刀尺、捣衣声中,含蓄蕴藉,韵味绵长。妙处:“刀尺”而说“催”,“暮砧”而说“急”,形象地写出诗人急不可耐的思念故园、心怀家国的迫切心情。尾联则在秋风里,一片捣衣声的环境、气氛,含茹游子无家可归之惆怅凄凉,紧承上文之“故园心”,又暗扣题目,绾结全诗。《秋兴八首(其一)》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萧瑟阴森、动荡不安的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忧国之

7、情和孤独思乡之感。古代服饰民俗。即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多于秋夜进行。在古典诗词中,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待惆怅情绪。李白《捣衣篇》:“晓吹筼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又《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煜《捣练子令》词:“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贺铸《捣练子》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