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创新和班主任案例研究

德育创新和班主任案例研究

ID:40208287

大小:363.81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7-26

德育创新和班主任案例研究_第1页
德育创新和班主任案例研究_第2页
德育创新和班主任案例研究_第3页
德育创新和班主任案例研究_第4页
德育创新和班主任案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育创新和班主任案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德育创新和班主任案例研究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部马兰霞案例一:留在“应当”和“不当”之间的思考道德哲学认为:人们的道德行为可以分为“不当”、“正当”和“应当”三个层次:不当--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未能履行责任;正当--履行了所承担的职责,权利与义务达到对等;应当--所尽义务超越了应负的职责,即“奉献大于索取”,是理想的道德境界。案例一:留在“应当”和“不当”之间的思考“不当”——“正当”是“行为纠偏”过程,是培养他律道德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诉诸权威的威慑力量。“正当”——“应当”是一个提升境界的过程是发展自律道德的过程应该激发动机、启发自愿才可能达到道德的理想境界。案例一:留在“

2、应当”和“不当”之间的思考中小学道德教育存在的弊端:偏于两极:对于“不当”行为的纠正和对于“应当”境界的提倡,忽视了对于“正当”行为的肯定,使道德教育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用统一要求的方法培养“应当”境界,混淆了培养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的区别;缺乏对不同教育对象的分层要求,严重影响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案例一:留在“应当”和“不当”之间的思考对于“应当”境界的培养方法:舆论宣传榜样示范(尤其是有社会影响的人物)情景感染此次四川地震后的抗震救灾给我们的启示案例二:褒其精神、疑其效果聚焦问题:1、班主任的一次以身作则,能产生持久效应吗?2、请假者的值日义务转移给谁才是合理的?分析:劳动委员代扫?与岗

3、位相联系的“义务”是“责任”,是必须履行的;不与岗位相联系的“义务”是纯粹的义务,没有必须性。建议:完善制度设计“义务补偿”或“义务分摊”案例二:褒其精神、疑其效果再分析:这样的制度设计是否会助长学生斤斤计较的心态而不利于“高尚道德”养成?在一个社会系统中,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多承担义务者,客观上在为“不履行”或“少履行义务”者提供逃避责任的机会。在“责任基本到位”的环境里,“利他”和“奉献”才有利于道德增量。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基础是“责任”。道德心理:制度公正的环境有利于人们对“责任”的认同。案例二:褒其精神、疑其效果两种价值体系的碰撞与交融以“集体本位”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强调利他、互

4、助、奉献以“个人本位”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强调责任、诚信以责任、诚信为基础,以利他、互助、奉献为导向的一元统多元的价值体系案例三:诚信,是愉快的体验还是痛苦的考验韦小红坚持“诚信”得到的不是“愉快的体验”而是“痛苦的考验”,问题出在哪里?分析:规则设计存在问题表扬好人好事,批评坏人坏事——思想引导被表扬“加分”,被批评“减分”——利益制约利益制约具有双重性:以利益为手段,激励好行为;以利益为目的,诱发人性“恶”:案例三:诚信,是愉快的体验还是痛苦的考验要加强防范“恶”的设计:自我批评的班级不扣分;或者,被批评的班级限期整改后可以不扣分;弄虚作假的班级一经查实加倍扣分。“一日常规评分”——师生

5、共同作弊“班级免检申请”——师生共同自律案例三:诚信,是愉快的体验还是痛苦的考验小学教育中如何避免“利益制约”的负面效应?《莫让孩子在嫉妒中迷失》1、每次只奖励少数;2、奖励机会要多;3、以表征物作精神奖励为好;4、奖励主观努力更重要;5、注意及时发现和表扬没被奖励而仍然努力的孩子;6、不断把学生的关注点从“间接目标”转化到“直接目标”上来。案例四:“花盆”换成“汤盆”以后小学生品德心理特点:知行脱节——把品德教育当成知识学习权威依从(他律道德阶段)——老师不知道,心里就坦然“知行脱节”现象的合理解释: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认知不是引起行为的唯一因素;“知行脱节”现象可以通

6、过教育加以改变品德心理学:道德动机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列,交织着诸种因素:认知、直觉、态度、人格、情绪体验、人际关系等。诸种因素交互作用、转换、调节、整合成引发道德动机的功能效应。其中情绪体验是道德行为发生的契机。”——《守望良知——新伦理文化视野》案例四:“花盆”换成“汤盆”以后品德教育应根据年龄特点,“知、情、意、行”多开端。小学生品德教育易从情感和行为入手。道德教育方法比较灌输法——道德蒙昧辨析法——道德理性体验法——道德情感实践法——道德意志克服“知行脱节”——体验积累、习惯培养促进他律向自律过渡——培养“自省智能”案例五:民主评选”三好生”中的悖论聚焦问题:为什么会出现程序公

7、正、结果却不公正的悖论?两难局面:“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的矛盾最重要的环节应该是各种意见的平等讨论和充分沟通。民主教育的目的:培养社会主义民主公民。案例五:民主评选”三好生”中的悖论《请投我一票——小学生竞选班长》当前中小学民主教育的误区:重“竞争意识”轻“民主意识”竞争意识:正面—积极进取;负面—个人主义民主意识:公正意识、平等意识以“众意”代替“公意”众意—多数人的意见,容易蜕变为帮派利益公意—着眼于公共利益“协商民主”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