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弹塑性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ID:40205978

大小:410.0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7-25

弹塑性结构地震反应分析_第1页
弹塑性结构地震反应分析_第2页
弹塑性结构地震反应分析_第3页
弹塑性结构地震反应分析_第4页
弹塑性结构地震反应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弹塑性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章弹塑性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第一节弹塑性动力分析的一般过程第二节串联多自由度体系分析第三节平面框架模型第四节多维地震波作用下的平-扭耦联系统9/5/20211第一节弹塑性动力分析的一般过程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问题是地震工程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一般结构物都在强震中会进入弹塑性变形阶段。结构的弹塑性反应与线性反应的表现有很大不同:结构的基本动力特性变化整体结构的动力反应特征不同引用弹塑性分析的概念和具体做法,有利于研究结构地震反应的本质特征,有助于揭示设计结构的最不利薄弱环节。9/5/20212第一节弹塑性动力分析的一般过程(续)一、动力方程二、刚度修正技术三、一般

2、分析过程9/5/20213一、动力方程结构在多维地震波作用下的一般动力方程为: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的基本过程与之相类似:唯一的变化在于恢复力向量{F}代替了弹性力向量[K]{U},这种形式上的替代使我们可以方便地考虑结构的非线性增量方程。9/5/20214一、动力方程对单自由度体系,结构在时刻tj+1的反应可以用tj的反应迭加一个线形增量:对多自由度体系,则有进而得出结构非线性增量方程:9/5/20215一、动力方程用动力分析的逐步积分法,可以方便地实现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计算。在非线性大变形阶段,结构变形可能进入恢复力下降段,即出现负刚度。在负刚度条件下各数值

3、积分方法与正刚度条件有所不同。9/5/20216二、刚度修正技术结构线性地震反应分析与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主要差别在于刚度矩阵是否变化。对于弹塑性结构,在每一步增量反应计算之先,要先行修正刚度矩阵中各元素的量值,此即刚度修正技术。修正刚度矩阵的过程实质是重新形成总刚度矩阵的过程。在这里,区分总刚度矩阵、单元刚度矩阵、刚度系数、截面抵抗矩等概念十分重要。修正刚度矩阵与应用恢复力模型的联系途径是通过这些概念转换的。这一途径可用图6.2加以说明。9/5/20217二、刚度修正技术(续)以常见的三线型刚度退化型模型介绍刚度修正技术。骨架曲线包括了开裂点、屈服点、极限

4、荷载点等界点。滞回曲线由最大变形点指向和刚度退化规则加以规定。在动力计算开始前要存贮骨架曲线界点值,在计算中要存贮反向曾经经历过的变形最大值和损伤状态值。9/5/20218二、刚度修正技术(续)(1)根据变形速度的符号判定变形方向,然后判明本步变形绝对值是否超过同方向历史最大变形绝对值。当超过时,则加载点必在骨架曲线上,此时,可将本步累积变形值与骨架曲线界点变形值相比较。超过界点值时改变状态标识变量并修正刚度;不超过界点值时,不修正刚度。而当不超过历史最大变形绝对值时,应进一步判明相邻时刻内力是否反号,反号时,则修正刚度,否则不修正刚度;(2)当相邻时刻变形

5、速度值发生变化时,变形反向,此时,取卸载段退化刚度为本步刚度值。9/5/20219二、刚度修正技术(续)9/5/202110二、刚度修正技术(续)在刚度修正技术中,还有界点刚度转换问题,即在前后两时刻刚度发生变化(即恢复力曲线有转折)时,需将时间步长分割,求出刚度发生变化时(即到达恢复力曲线的转折点)的时刻。在此时刻之前按原刚度计算,在此时刻之后按改变后的刚度计算。9/5/202111三、一般分析过程弹塑性结构反应分析的思路分为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数值积分反应值迭加刚度修正一般的分析流程见图6.5。9/5/202112三、一般分析过程9/5/202113第二节

6、串联多自由度体系分析当不考虑结构扭转振动和土-结相互作用时,一般多层结构或高耸结构可以抽象为一个底部嵌固的串联多自由度体系。一、剪切模型二、弯剪模型9/5/202114一、剪切模型当结构的变形主要表现为集中质量层之间的错动,且这种错动可视为层间剪切角变位的结果时,则可将结构简化为剪切模型。一般说来,高宽比不大的多层建筑、强梁弱柱的框架体系等可以作为剪切结构考虑。9/5/202115一、剪切模型(续)由于不考虑楼板的转角变形,因此,剪切模型的层间单元刚度矩阵服从以下关系:其中yi为第I层的位移,,µ为剪应力不均匀系数;h为层高;A,J分别为截面积和惯性矩。根据

7、Q-Δ恢复力关系进行动力分析时,弹性层间刚度为:在弹塑性阶段,则有:9/5/202116二、弯剪模型高宽比大于4的结构、强柱弱梁型结构和高耸结构等,在结构振动时,弯曲效应不容忽视。应采用同时考虑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的弯剪模型。9/5/202117二、弯剪模型层间单元刚度矩阵服从下述一般关系:为区别剪切模型,这里以u为水平位移,而θ为转角未知量。式中刚度系数的具体形式见公式6.15。9/5/202118二、弯剪模型弯剪模型区别于剪切模型的根本点在于前者需考虑楼层处的弯曲转角。引用静态凝聚原理,则不增加动力方程的自由度数。将总刚度矩阵中与转角有关的刚度系数并入仅与

8、水平位移有关的刚度系数项。自由振动的动平衡方程可以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