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与社会职业道德

信息安全与社会职业道德

ID:40198850

大小:476.55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7-25

信息安全与社会职业道德_第1页
信息安全与社会职业道德_第2页
信息安全与社会职业道德_第3页
信息安全与社会职业道德_第4页
信息安全与社会职业道德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息安全与社会职业道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计算机技术应用基础第9章信息安全与社会职业道德信息安全:在技术上和管理上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系统连续正常运行。9.1网络安全9.2计算机病毒9.3软件知识产权与社会职业道德9.1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利用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控制功能和程序,保证网络环境中的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9.1.1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9.1.2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9.1.1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自然威胁:自然灾害、物理损坏、设备故障人为威胁无意威胁:操作失误、意外损失、编程缺陷、意外丢失有意威胁:黑客、木马、邮件炸弹、过载攻击、病毒9.

2、1.2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1、防火墙技术2、病毒防范技术3、加密技术4、访问控制技术5、加强管理和人员培训教育1、防火墙技术1986年美国Digital公司在Internet上安装了全球第一个商用防火墙系统防火墙产品2、病毒防范技术安装防病毒软件是计算机病毒防范的重要手段3、加密技术对称加密:加密和解密用同样的密钥不对称加密:公钥加密,私钥解密组合保密实际应用中,可以将对称密钥算法和不对称公钥算法结合起来公钥用来加密密钥密钥用来加密消息数字签名借助公钥加密算法,可以实现数字签名,从而可以实现完整、验证和不可否认性使用发送者的私钥加密,在接收端使用发送者的公钥解密注意:数字签名不能提供保密

3、性,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发送者的公钥来阅读消息B公钥A私钥B私钥A公钥9.2计算机病毒9.2.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9.2.2计算机病毒的分类9.2.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9.2.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破坏性强传播性强、扩散面广具有潜伏性和可激发性针对性强9.2.2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按破坏性:良性:救护车病毒:中毒后电脑屏幕上会有一辆黄色救护车跑过,在使用Word、写字板等打字软件时开过的话打的字就会被救护车“接走”了恶性:黑色星期五病毒、CIH病毒按传染方式:引导型、文件型、

4、混合型、宏病毒按连接方式:源码型、入侵型、操作系统型、外壳型9.2.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1、计算机病毒的预防2、计算机病毒的治理9.3软件知识产权与社会职业道德9.3.1软件知识产权9.3.2社会职责与职业道德9.3.1软件知识产权使用正版软件,坚决抵制盗版不对软件进行非法复制不要为了保护自己的软件资源而制造病毒保护程序不要抄袭和剽窃他人软件程序代码和其它劳动成果9.3.2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不到网络上他人的计算机里去窥探,不蓄意破译别人口令不利用电子邮件作广播型的宣传不制造病毒程序,不使用带病毒的软件,不有意传播病毒给其他计算机系统不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不良信息,不发表不当言论2、职业

5、道德计算机专业人员应当以公众利益为最高目标客户和雇主在保持与公众利益一致的原则下,计算机专业人员应注意满足客户和雇主的最高利益小结防火墙是在内部网与Internet之间所设的安全防护系统,是在两个网络之间执行访问—控制策略的系统数据加密的目的在于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保护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公钥和私钥在加密和数字签名中的使用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的不同分类方法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