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测量要求

道路工程测量要求

ID:40165716

大小:63.5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24

道路工程测量要求_第1页
道路工程测量要求_第2页
道路工程测量要求_第3页
道路工程测量要求_第4页
道路工程测量要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路工程测量要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工程测量技术要求工程名称:市政配套道路工程工程编号:09LL01-S054工程地点:上海市宝山区设计阶段:工可测量阶段:详细测量委托单位:委托人:项目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所总工程师:委托日期:一、测量范围7本工程研究范围:一二八纪念路,西起新二路,东至规划二路,道路全长约682m。规划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红线宽度为35m。规划一路,北起一二八纪念路,南至斜塘河,道路全长约182m。规划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红线宽度为24m。工程范围内共包括两个交叉口:一二八纪念路、新二路交叉口及一二八纪念路、规划一路交叉

2、口。二、技术标准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三、工程测量的控制系统1、平面采用上海坐标系,引用城市坐标导线点布设一级导线控制网。坐标系由建设单位提供。2、高程采用吴淞高程系,高程控制网精度达到四等水准测量精度。四、中线测量按规划提供的道路中心线的控制坐标进行实地放桩,定出线路的起点、终点和转角点,以及曲线的直缓、缓圆、曲中、圆缓、缓直点。在测量过程中,实测线路与横向相交的道路、河道、各种地下和地上管线的里程、

3、交角、交点坐标。如横向道路为规划道路,按规划中心线坐标定线并加桩;如横向道路为已建道路,按老路实地分中并加桩。埋设固定桩,如控制桩间距大于300m,则需进行加桩,并保证2个桩之间能够通视,对线路中的控制桩须进行护桩,绘点之记,以便施工时交桩或恢复中线。7五、地形测量1、测量内容对道路规划红线两侧各20m范围以内的地形进行修测(特别是金钟路~北翟路南侧区域)。2、横向道路测量范围对与设计道路相交的横向道路进行修测,修测范围为:宽度为横向道路规划红线两侧各20m以内,长度以交叉口交点为基准沿横向道路中心线前后

4、各80m。3、测量要求比例按1:500。实测地下、地上管线,建筑物以及地貌、地形、地物,并符合国家测绘总局制定的有关标准和要求。当线路与重要的管线、架空线相交时,须测量管线标高。线路红线范围内的浜塘需测出浜、塘底标高及淤泥厚度。六、纵断面测量纵断面要求按设计中线逐桩进行,并检查里程桩号,一般间距为20米,遇地形起伏应加桩,反映地形特征。七、横断面测量横断面一般按20米间距实测,断面遇地形变化处应适当加密,宽度为红线两侧各10米。八、跨河桥测量1、实测与线路相交的天然河道位置与断面,每条河道测三个河床断面,

5、即中线及上、下游各30米,包括两侧地面路的顶标高(每2米7布置一个测点)。2、测量现状水位高程,调查最高水位及标高。3、跨河(渠)桥的淤泥深度。4、现状路中线或河(渠)中线与设计路中线的夹角。5、特别注明桥梁平面范围内现状管线、驳岸位置。九、交叉口散点测量对本工程范围内交叉口散点进行测量,散点测量应按照设计单位提供的交叉口散点布置图逐点进行测量。对与设计道路相交的现状为水泥砼路面的横向道路,还应对工程范围内的板块划分及板角标高进行测量。交叉口散点测量资料可稍后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前提供。十、排水测量1、测量范

6、围排水测量范围同道路工程。2、测量内容测量范围内雨、污水管道修测及其他管线摸测。3、测量内容(1)严格按排水测量要求进行测量。(2)测量范围内地下管线,雨、污水管道管径、管底标高、走向及排水性质;窨井井底标高、井盖标高。路口及横向支管至少各个方向延伸二只窨井。(3)重点:交叉口范围内的现有管道。7(4)与本工程相交的已建道路路口其他公用管线须做物探,物探要求另见《工程地下管线探测任务委托书》。十一、成果要求1、中线线位成果,坐标精度为毫米;控制导线成果,城市坐标导线点不少于2个;水准点成果,间距不大于30

7、0米,国家水准点不少于2个;并配有点之记。2、地形图按AutoCADR14版本格式提供。3、纵断面、横断面、河床规划断面按数字化纯文本格式提供,附数据格式。十二、完成时间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在不影响设计进度的时间内完成。道路数据格式1.纵断面.dat7桩号标高例:03.50203.502.横断面.dat桩号(左):绝对距离绝对标高(右):绝对距离绝对标高例:050.10150.205–0.10150.302010–0.10100.3050.30150.30排水窨井标注格式74.502.301.491.496

8、00Y10井盖标高井底标高管底标高管底标高管径井号Y为雨水W为污水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