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性别转换和性别控制

鱼类的性别转换和性别控制

ID:40164824

大小:1.22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7-24

鱼类的性别转换和性别控制_第1页
鱼类的性别转换和性别控制_第2页
鱼类的性别转换和性别控制_第3页
鱼类的性别转换和性别控制_第4页
鱼类的性别转换和性别控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鱼类的性别转换和性别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鱼类的性别转换和性别控制1.鱼类的性别大多数硬骨鱼类,一生或者只具有精巢,或者只具有卵巢(雌雄异体)。但对于某些鱼类来说,体内同时存在卵巢和精巢(雌雄同体)则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而且有的种类还能自体受精。目前发现的雌雄同体鱼类约有400种,根据其生活史中卵巢和精巢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育进展情况,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①雄性先成熟雌雄同体(protandroushermaproditism)在生活史中由雄性转为雌性。在性腺的发育过程中,早期卵巢的发育受到抑制,而精巢发育较快,低龄鱼表现为雄性,只能排精,不能产卵。随着年龄增大,精巢逐渐

2、萎缩,卵巢逐渐发育成熟,表现为雌鱼。鲷科(Sparidae)鱼类中的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黄鳍鲷(Sparuslatus)、金头鲷(Sparusauratus)等属于这一类型。②雌性先成熟雌雄同体(Protogynoushermaphroditism)与第一种相反,生活史中由雌性转为雄性。低龄鱼卵巢先成熟,表现为雌性。随着年龄的增大,卵巢萎缩吸收,精巢发育成熟。在海水鱼类中有石斑鱼类中的Epinephelusaeneus、巨石斑鱼(Epinephalustauvina)、灰石斑鱼(Epinephalus

3、guttatus)等;淡水鱼类中有黄鳝(Monopterusalbus)等。这些鱼类第一次性成熟时都是雌鱼,产过卵以后才逐渐变为雄鱼。有些自然性转换的鱼类,并不同时具有雌雄两性生殖腺,隆头鱼科中的盔鱼(Corisjulis)是先表现为雌性功能,然后才转换为雄性功能的雄鱼,但没有观察到它同时有卵巢和精巢。盔鱼的性转换特点是雌性生殖细胞完全为雄性生殖细胞所代替。在性转换开始时,先是卵母细胞的萎缩,然后才出现精原细胞。精原细胞是由分布在卵巢壁上的原生殖细胞分化出来的。盔鱼的性细胞转换是在卵巢内部发生。自然性逆转早期阶段的赤点石斑鱼性腺

4、组织学切片埋植AI后赤点石斑鱼性腺组织结构的变化③雌雄同时成熟雌雄同体(Synchronoushermaphroditism)鱼体内的两性性腺在发育过程中同时成熟,同时具有两性功能,而且自体的精子和卵子能受精。这种鱼类较少,鮨科(Serranidae)中的一些鱼类(如九带鮨和斑鳍鮨等)属于这一类。鱼类同时具有雌雄性腺,但并不同时成熟,不同的年龄表现为不同的性别,即在生活史中性别有一个转换的过程,这种现象我们称为性转换,也有人称为“性逆转”、“性位移”或“性邻接”。性转换也可以人为促使其发生。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常希望获得最大的效

5、益,对不同的鱼类、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要求。有的鱼类雄鱼有较好的收益,有的则相反,雌鱼收益较好。因此,就需要根据要求对鱼类的性别进行控制,促使其按人们需要的性别转换。现在,人工方法控制性别已应用在大规模生产食用鱼类中,如罗非鱼类、鲑鳟鱼类等。这些鱼类是雌雄异体鱼类。相对来说,雌雄同体鱼类的工作做得较少。2.环境因子对鱼类性转换的影响2.1水温和光照的影响水温和光照会影响鱼类生殖腺的发育和成熟,这在对一些鱼类的实验中已经证实。在平均水温较高、光照较强的水域,鱼类的性腺可能提前成熟。对有性转换生活史的鱼类来说,也可能提前发生性转换

6、。2.2群体中异性存在的影响热带珊瑚有一群很特殊的小型鱼类,有这种性转换特性。群体中的雄鱼是由雌鱼转变过来的,只有当群体中的雄鱼死亡或人为地移走后,雌鱼中的一尾最强者才会转为雄鱼。群体中只要有一尾雄鱼存在,群体中的雌鱼就不能转换为雄鱼,即雄鱼的存在抑制其他雌鱼的性转换。也有雄性先成熟的例子:由雄鱼转为雌鱼以后,以这尾雌鱼为中心,组成一群体,如双锯鱼属Amphiprion鱼类,生活在红海的A.licinetus和银线小丑A.akallopisos,在群体中年龄和个体最大的总是雌鱼,它统治着其他的雄鱼和幼鱼。雌鱼死亡或移走,雄鱼中的

7、最强者才转为雌鱼。雌鱼始终保持和最强的雄鱼进行生殖交配。以上这种现象有人称为性转换的社会控制(socialcontrolofsexreversal),占统治地位雄鱼(或雌鱼)对其他雌鱼(或雄鱼)压抑而制止其发生性转换,一旦这种压抑解除,性转换就发生(去抑制机制)。另外一种理论认为,是群体中的雄鱼的求爱行为促使雌鱼卵巢组织继续发育,而体内的初级精巢组织受到抑制,如群体中的雄鱼死亡或人为移走,雌鱼的精巢组织就开始发育,而卵巢组织逐渐萎缩,最丧失雌性功能,转换成为雄鱼。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不是很稳定,还有多种因素影响改变鱼类的性别,生活

8、史上没有性转换的鱼类的性比率常因环境不同而变动,很可能是环境不同而引起的,如受精时间、水温、饵料的供应以及水体大小,都可能影响雌雄性之比例。但这些因素对性别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还没有较充分的实验证实。各种因子引起的性转换,归根到底是通过内分泌的变化引起的。上面所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