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145765
大小:18.6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23
《沁园春雪引发轩然大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沁园春雪引发轩然大波(对比蒋介石唯一诗作)题记:历史永远没有定论,尤其对于伟人。今天是毛泽东的诞辰(1893年12月26日)。我们只说诗词。唐诗宋词是中国诗词的高峰。此后不复那种整体上的辉煌。但诗词作为国粹,却一直绵延不绝,出现了一些奇迹般的个例。比如高启、龚自珍的诗,比如纳兰性德、毛泽东的词。从艺术水准来说,后两位的词,比前两位的诗,尤有过之。今天我们来看围绕毛词巅峰之作《沁园春·雪》所发生的故事,有些已然是传奇。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
2、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轰动山城的词作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中央政府从南京迁到了重庆。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飞抵重庆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期间,柳亚子赠毛泽东七律一首,同时向他“索句”。毛泽东便把9年前创作的《沁园春·雪》书赠给柳亚子,并致信云:“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重庆
3、谈判时,蒋介石、毛泽东等人的合影)柳亚子得到回复,深为毛词那磅礴的气势、丰富的内涵所折服,不禁称赞道:“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轼)、辛(弃疾)未能抗(相比),况余子(其他人)乎?”不久,他就作了一首“次韵毛润之初行陕北看大雪之作”的和词,并把这首“和词”和毛词一并交给《新华日报》,要求同时发表。《新华日报》因未征得毛泽东本人意见的缘故,不便同时发表这两首词,只好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而这首《沁园春·雪》却因此在报社内部披露,并被传抄出去。柳亚子“和词”一发表,立即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4、人们很想拜读毛泽东的“咏雪”原作。当时重庆民营报《新民报晚刊》的副刊编辑吴祖光对此事尤为热心,他四处奔波,几经周折,找来了好几个人传抄的却不全的毛词,最后把三个传抄本凑合起来,终于得到一份完整的《沁园春·雪》。吴祖光感到这“自铸伟词”、“大气磅礴”的咏雪之作“睥睨六合,气雄万古”,是“可遇难求的最精彩的稿件”,于是在11月14日该报副刊《西方夜谈》的显著位置上以《毛词·沁园春》为题隆重推出这首杰作,并在该词后面配发了一段热情洋溢的“按语”——“毛润之先生能诗词,似鲜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雪》一词者,风
5、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传抄稿”一刊出,立刻轰动山城。不久,重庆《大公报》因势而动,将《新华日报》上的柳亚子的和词和《新民报晚刊》上的《毛词·沁园春》集于一起,以醒目版面再度刊出,又一次引起人们的争相传阅,这是毛词“传抄稿”在重庆的第二次发表。随即山城的各大报纸竞相转载,无一例外地发表了大量的步韵、唱和之作和评论文章。二、两党对垒转移到词场毛泽东咏雪词两度刊载后所产生的“轰动效应”,使得国民党当局惊恐万分,坐卧不安。蒋介石看到这首词后恼羞成怒。他问专门为他起草文件的秘书陈布雷:“你看毛泽东
6、的词如何?”陈布雷如实答道:“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深知文化可攻心的蒋介石马上反应,必须以诗词的形式予以回击。按说蒋介石自己能写出一首胜过毛泽东的诗来,是最有说服力的。但他知道自己在这方面根本不是毛泽东的对手。1926年的《江西日报》创刊号上曾发表过蒋介石唯一传世的一首贺诗:祝《江西日报》诞生 蒋中正 呀!好革命的怒潮呀! 呀!这掀天倒海的潮流, 竟已仗着自然的力, 挟着它从珠江来到长江了。 …… 呀!好革命的怒潮啊! 呀!好革命的势力!平心而论,蒋介石在诗词方面的造诣与毛泽
7、东相比确实差的太远了。蒋介石忿忿地对陈布雷说:“我看他毛泽东野心勃勃,想当帝王称王称霸,想复古,想倒退。你要赶快组织一批人,写文章批判他。”12月4日,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等报刊同时登出了“围剿”毛泽东《沁园春·雪》的和词。易君左等一批御用文人以“唱和”为名,以“反帝王思想”为幌子,骂街似的大肆攻击毛词,妄想把毛词的巨大影响“扫荡”下去。重庆文化界的进步人士纷纷加入了以唱和为形式的论战行列,跟国民党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毛泽东看了由王若飞收集的重庆国民党报刊攻击《沁园春·雪》的所谓“和词”和文章
8、后,在给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齐生的信中说:“国民党骂人之作,鸦鸣蝉噪,可以喷饭,并付一观”。为了消除这首《沁园春·雪》的巨大影响,国民党煞费苦心地暗中通知各地的党组织,要求会作诗填词的国民党员每人写一首或数首《沁园春》,拟从中遴选几首在意境、气势和文笔能超过毛泽东的,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比下去。虽然各地先后送来不少应征作品,但都是一些平庸之作,没有能和毛词相比的,组织了这么大规模的征集活动,却没有征得一首“满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