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贫困的治理(辽宁大学徐智晨)

发展与贫困的治理(辽宁大学徐智晨)

ID:40135537

大小:1.23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7-22

发展与贫困的治理(辽宁大学徐智晨)_第1页
发展与贫困的治理(辽宁大学徐智晨)_第2页
发展与贫困的治理(辽宁大学徐智晨)_第3页
发展与贫困的治理(辽宁大学徐智晨)_第4页
发展与贫困的治理(辽宁大学徐智晨)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展与贫困的治理(辽宁大学徐智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贫困的治理发展贫困的定义根据贫困的发生是否限定在经济领域为区分标准:狭义贫困与广义贫困根据人对资源的占有和利用受限制导致生活水平的状况: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狭义贫困即是经济贫困,是界定财产占有情况或,衡量收入情况,或代表低消费水平的概念以收入认定的贫困贫困是指收入较少而无力供养自身及家庭的一种低落的生活程度(吴理财《“贫困”的经济学分析及其分析的贫困》)以消费认定贫困贫困意味着在食物等基本生活的开支少于平均水平(欧本赫)以财产认定贫困贫困是在一个人在某种状况下所拥有的财产而不是其个性特征或其行为方式(《贫困的经济学定义》)广义贫困是超出经济领域的贫困,即不仅指经济贫困,还包括与经济贫困

2、有密切关系的政治贫困、文化贫困、社会贫困、人力资源贫困等非经济领域的贫困。对广义贫困的多种视角,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包括心理感受论、可性能力论和社会排斥论1.心理感受论2.可性能力论3.社会排斥论心理感受论“贫困缺乏一种测量手段,而且每人都有的平等的倾向,使人对贫困的定义更关注于取得幸福的手段而不是幸福本身。”——哈罗德.w.瓦特指出了需求的不可比性与个人幸福感、不满足感的异质性心理感受是个人对生存状况的综合反映。心理上的贫困感受虽然与个人的期望值有关,但首要的来源是外在的刺激结果可性能力论贫困是基本可行能力的被剥夺,即一个人所拥有的、享有自己有理由珍视的实质自由受限制(阿玛蒂亚.森《

3、以自由看待发展》)认为发展是扩大人们享受真实自由的一种过程反贫困的重点放在个人能力的提高可行能力注意的是增益个人能力的社会环境的改善,即客体对主体的限制性和挖掘性社会排斥论个人或群体被全部或部分的排斥在充分的社会参与之外——侧重于社会制度引发的政治贫困修维尔提出了三个不同的社会排斥理论的范式:团结、专业化和垄断1.团结范式是指个人和社会之间社会纽带的废弛2.专业化涉及个人行为和交换3.垄断则指不同的而且彼此竞争的群体将其成员的利益最大化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绝对贫苦最早由英国的Rowntree和booth提出定义(西渤海姆1899年):如果一个家庭的总收入不足以取得维持仅仅是物质生活所必

4、须的需要,那么该家庭就处于贫困状态。国际上通常认为,1800大卡是满足生存需要的极限标准相对贫困认为贫困相对于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有含义上的不同。亚当.斯密(1776《国富论》)贫困是缺乏“按照该国习俗有地位的人们(即使是最底层的人们)缺乏他们便不能过像样生活的所有物品”贫困概念的几个特性:时间性与空间性如(空间)发达国家的贫困可能在发展中国家的富有(时间)历史上的富有可能在今天是贫困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关于贫困在经济领域要注重客观指标,力求认定准确科学;在非经济领域要承认主观感受,增强感受力消除经济贫困的措施是否成功,可通过衡量由于该项目实施个人可掌握的消费品和服务的数量

5、是否增加;消除文化贫困的措施,可通过观测其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变化来衡量其成效。贫困与反贫困先天禀赋说个人素质论行为能力论贫困依附理论地缘经济论城乡二元成因文化生成论政治影响论贫困与反贫困一.个人素质论(一)先天禀赋说先天禀赋的不同素质的差异后天生活境况(二)行为能力论贫困是先天禀赋和后天不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二.地缘经济论(一)依附理论资源的分布不均,且在当前利用价值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交换价值。当代世界体系是“中心-外围体系”,外围资本主义(相对于中心)的形成,是中心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积累的结果,是中心与外围之间不平等交换的结果。依附理论的两种表象:1.不发达乃

6、是通过发达表现出来的,因此,发达是构成不发达的前提2.发达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等途径,造就了发展中国家的不发达,因此,发达又成为不发达的原因零和博弈:一方的得到等于另一方的绝对失去(二)城乡分治在实行经济赶超过程中,推行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牺牲农村发展城市的方针政策就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国家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即剪刀差方式、税收方式、储蓄方式,控制农村资源,强迫农民为城市工业发展提供资金。根据统计资料可知,1952~1990年,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从农业中净调了约10000亿元的资金,占国民收入全部累积额的22.4%。平均每年高达近250亿元三.文化生成论代表人物奥斯加.刘易斯的论点:1.贫困的

7、生活条件产生了独特的问题,并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作风。2.通过相互影响和面对一种与非穷人相对隔离的处境,独特的作风变成共同的特点,发展为共同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行为。3.这类贫穷的亚文化一旦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制度化,它就会自我永久延续下去。4.贫困的亚文化决定在贫困中长大的人的基本品质和人格,即使使他们变成了非穷人,他们仍旧保留原来的特性。四.政治影响论政治、军事与经济同一性古代的兼并战争以及新老帝国主义实质上为了争夺资源,促进了地区的贫困。等级性社会的制度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