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病虫防治》ppt课件

《水稻的病虫防治》ppt课件

ID:40129665

大小:1.57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9-07-22

《水稻的病虫防治》ppt课件_第1页
《水稻的病虫防治》ppt课件_第2页
《水稻的病虫防治》ppt课件_第3页
《水稻的病虫防治》ppt课件_第4页
《水稻的病虫防治》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稻的病虫防治》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稻的病虫防治平和县农业局张汇川1.水稻叶针枯病症状病原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防治方法水稻叶针枯病图片症状又称水稻叶尖白枯病。主要为害叶片,病害开始发生在叶尖或叶缘,然后沿叶缘或中部向下扩展,形成条斑。病斑初墨绿色,渐变灰褐色,最后枯白。病健交界处有褐色条纹,病部易纵裂破碎。严重时可致叶片枯死。为害稻谷,颖壳上形成边缘深褐色斑点后,中央呈灰褐色病斑,病谷秕瘦。病原称稻生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初埋在稻叶表皮下,后稍外露,黑褐色。产孢细胞单细胞,不分枝,产孢方式为全壁芽生单合格式。分生孢子卵圆形,单细胞,无色,大小2.8-7.0×2.8

2、-3.9(μm)。分生孢子具油球1-2个。有性态为称稻小陷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和病颖壳内越冬。病菌寄主有禾本科杂草10多种,因此带菌杂草也可传播。越冬分生孢子器遇适宜条件释放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至水稻叶片上,经叶片、叶缘或叶部中央伤口侵入。在拔节至孕穗期形成明显发病中心,灌浆初期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这一期间低温、多雨、多台风有利于病害发生。暴风雨后,稻叶造成大量伤口,病害易大发生。施氮过多、过迟发病重,增施硅肥发病轻。水稻分蘖后期不及时晒田,积水多,发病重。田间密度大,发病重。发病适温25-28℃,

3、菌丝生长温限10-35℃,最适22-25℃,分生孢子形成温限15-30℃,最适25℃,孢子萌发温限10-35℃,最适30℃。防治方法(1)加强种子检疫,防止传入无病区。(2)选用抗病品种,粳稻较籼稻抗病。高秆的和叶长披软品种较感病。籼稻吕的扬稻3号、4号,3037,南农3005,兴籼1号较抗病。(3)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和硅肥。分蘖期要适时、适度晒田,生长后期干干湿湿。栽培不可过密,降低田间湿度。(4)药剂防治。药剂处理种子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50-500倍液浸种24-48小时、40%禾枯灵可湿性超微粉250倍液浸种

4、24小时,效果良好。在水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发现中心病株后选用40%多菌灵胶悬剂40ml或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60-75g。每667m2对水60L喷雾。40%禾枯灵还可兼治稻曲病、云形病、鞘腐病、紫秆病等真菌病害。水稻叶针枯病图片2.水稻云形病病症状病原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防治方法水稻云形病图片病症状又称褐色叶枯病、叶灼病。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和南方稻区。地上部各部位都可染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染病有二种症状。一种是海拔高的山区出现云纹形病斑。先从下部叶的叶尖或叶缘产生水浸状小斑点,后迅速向叶基或内侧波浪状扩展,病斑中心灰褐色,外缘灰绿色,后期

5、病斑上出现入场多明显的波浪状云纹线条。潮湿阴雨天气,叶片水浸状腐烂。高湿条件下,接近病健部产生白色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后期叶尖散生暗褐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囊壳。另一种是在大风袭击地区出现褐色叶枯病斑,叶上先出现暗褐色小点,后扩展为长椭圆形病斑,对光观察,病斑周围有较宽的黄色晕圈,病健界限不明,无轮纹,后期病斑中央淡褐色到枯白,周围褐色,外围有黄色晕圈,严重时病斑连片使叶褐色枯死。叶鞘受害以剑叶的叶枕部较重。初产生暗褐色斑点,后扩大为棱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部淡褐色,周围暗褐或紫褐,外围黄色部较宽,严重时叶鞘整段枯死,使叶片枯黄,穗轴和枝梗受害

6、形成暗褐或紫褐色长斑,枯死后呈淡褐色至褐色。谷粒受害,出现边缘不明显的褐斑,少数整粒褐变。病原称稻格氏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极短,无色,分生孢子短新月形或纺锤形,无色单胞或双胞至四胞。均属于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黄褐至暗褐色,球形或扁球形,子囊圆柱形,内生子囊孢子8个,平行交错排列,子囊孢子椭圆形,有3个隔膜,无色.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病残体或病种子上越冬,病种子播种后引起芽鞘腐烂。叶上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扬花灌浆期易发病且病情较重,后叶片大量枯死并侵染枝梗、穗轴、谷粒。病菌生长温限5-30℃,最适20-25℃。

7、产孢温限15-30℃,25℃最适。气温19-25℃,相对湿度大于98%,阴雨连绵,病害易于流行。一般籼稻和杂交稻发病重,粳稻次之糯稻发病轻。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施氮过多,密度过大,稻株徒长容易诱发该病发生。防治方法(1)选用无病种子,避免在病田留种,精选种子,必要时进行种子处理。处理方法参见稻瘟病。(2)加强农业防治,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防止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浅水灌溉,适时搁田,见干见湿,湿润灌溉,降低田间湿度。栽培密度不宜过大。(3)药剂防治。于水稻破口至齐穗期喷洒20%三唑酮乳油667m27-9g或40%禾枯灵30-40g,也

8、可在发病初期每667m2喷洒40%克瘟散乳油50-75ml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5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4-100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