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123772
大小:2.71 MB
页数:61页
时间:2019-07-22
《两熟制直播油菜高产增效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江中下游两熟制直播油菜高产增效生产技术组织单位: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河南:2013-10-22华中农业大学:左青松、周广生、吴江生报告内容一、长江中下游稻油区油菜直播机收技术二、长江中下游稻油区油菜开沟撒播机收技术三、长江中下游旱地油菜直播机收技术一、长江中下游稻油区油菜直播机收技术关键技术路线:中早熟耐密品种+机械联合耕播+基施硼肥+化学封闭除草+一促四防+机械收获预期目标产量:通过推广该技术模式,油菜平均亩产达到165公斤关键技术路线(一)选用“双低”、耐密、抗倒、抗冻的中早熟油菜品种选择近5年通过国家(长江中、下游区域)或本地省级审定的新品种,
2、生育期在220天左右,含油量≥42%,具备耐密、高产、抗倒、抗菌核病、抗冻等性状。9月中下旬至10月初,用70马力油菜联合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旋耕、施肥、播种、覆土等工序,作业厢宽一般为1.5~2米,厢沟宽15-20厘米、深l8-20厘米,腰沟、围沟宽20厘米、深30厘米。亩密度2万-3万株。(二)耕播联合作业在正常亩施氮磷钾复合肥(45%含量)50公斤作为基肥的基础上,另增加基施颗粒硼肥(12%含量)0.5公斤。(三)基施硼肥(四)化学封闭除草播种后3天内,及时用乙草胺类除草剂进行芽前喷雾防杂草。在油菜初花期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亩用量100克)或咪鲜胺(亩用量10
3、0克)+磷酸二氢钾(亩用量100克)+速效硼(有效硼含量>20%,亩用量50克)。机动喷雾器亩用药液量12-15公斤,手动喷雾器亩用药液量不少于30公斤。(五)一促四防可采用分段收获技术,即油菜全株八成黄熟、种子变褐时,用割晒机割倒(没有割晒机可人工割晒),后熟5-7天后用油菜捡拾脱粒机脱粒。不具备分段收获条件时,采用联合收获技术,在油菜十成黄熟,用油菜联合收获机一次收获。籽粒水分在9%以下,扬净后装袋入库。(六)机械收获稻油区直播油菜技术内容1、播期选择2、播种量与成苗数3、厢沟配置4、氮肥运筹5、水分管理6、杂草防治7、菌核病防治8、适期调控9、机械收获表1播期对产量影
4、响(荆门;华双5号、密度两万)1、播种时期9月中下旬~10月上中旬播种、10月20号以后不适宜直播2、种植密度和播量表2密度和氮肥对产量影响(华中农业大学;华双5号)表3播量与越冬成苗数关系直播播量及成苗数:适期播种时,采用人工撒播的方式,亩用种量0.30kg,越冬期亩成苗数可达3.0万株左右,成苗率约35%;采用机械直播的方式,亩用种量0.20kg,越冬期亩成苗数可达3.0万株左右,成苗率约50%。油菜种子萌发出苗过程吸水阶段发芽阶段幼根活动阶段子叶展平阶段吸水量为种子干重的60%体积扩大1倍出苗期(子叶期)---生理转折期异养阶段自养阶段精细整地浅播合理灌水减少能量无益
5、消耗{增施基肥及时补充养分土壤颗粒大(黏土),播种量适当加大。3、厢沟配置表4不同厢沟配置对直播油菜小区产量及大田产量的影响油菜厢沟配置:根据不同处理小区的成苗率、氮肥利用率、产量,研究得到稻田油菜直播模式下,其适宜的厢面宽为150cm、厢沟宽20cm、厢沟深20cm、腰沟深30cm、围沟深30cm配套参数。4、直播油菜氮肥运筹追肥模式(时期与次数)氮肥基追比总N量表5氮肥基追比(薹肥一次追施)对产量的影响油菜产量因素形成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角数、粒数奠基期:花芽开始分化至始花角数、粒数决定期:始花至终花后15天粒重决定期:终花至成熟在不同供氮条件下,直播油菜基肥与追肥比
6、例以5:5进行分配的效果较好。表6追肥模式(时间及次数)对产量的影响氮肥运筹:在不同底肥条件下,如采用一次追肥模式,直播油菜均以薹肥的施用效果最好。采用二次追肥模式,底肥偏低情况下,直播油菜以薹肥及花肥的配合施用效果较好;底肥偏高情况下,则以腊肥及薹肥的配合施用效果较好。5、水分管理蕾薹期及花期(长江流域在春节前后)是油菜渍害敏感期,此时应及时清沟排渍。田间地下水位(即:围沟)控制在30cm左右;6、杂草防治直播油菜草害突出,生产中,除草剂多、杂,施用时期不规范,导致杂草防治效果不一,农户选择困难。杂草防治:播前杂草较多的田块在播种前7天每亩用175g百草枯(浓度为200g
7、/L)进行灭生性除草;播种当天每亩用60g金都尔(浓度为960g/L)进行封闭除草;单子叶杂草于油菜三、四叶期用60g精喹禾磷(浓度为50g/L)选择性除草;双子叶杂草于油菜7、8叶期后用55g高特克(30%悬浮剂)选择性除草;单双子叶同时发生的田块用50g精喹禾磷+50g高特克在5、6叶期进行防除。7、菌核病防治①发生:油菜产区均有菌核病的危害,但以长江中下游广大种植区域发病尤其严重,常年发病率为15-30%,严重的年份达发病率超过80%,产量损失5-30%。②防治降低田间湿度;化学预防:初花期用含40%的菌核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