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117765
大小:49.5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7-21
《现代文阅读概括题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现代文阅读“概括题”解答技巧指导 一、概括段(层)意 概括段(层)意最基本的方法是划分层次,提取或概括关键信息,为此需要逐句逐层地细读。对于几个段落的文意概括,既要注意段内的层次要点,又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如是并列、对照关系的,要把多个段落的意思有机结合;如是层进、转折关系的,要重在后者,又不能忽略前者;如是总分(分总)关系的,要抓住总说部分概括。 概括文意有以下三种常用的方法: (1)摘取法 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或段的首或尾或中间。归纳时需把这些词
2、语或句子摘录出来。 (2)合并法 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3)舍取法 ①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 ②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考生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 典型高考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赵树理很有幽默感。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赵树理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他爱给他的小说里的人起外号:翻得高、糊涂涂……他写的散文中有一个国民党小军官爱训话,训话
3、中爱用“所以”,而把“所以”联读成为“水”,于是农民听起来很奇怪:他干嘛老说“水”呀?他写的“催租吏”为了“显派”,戴了一副红玻璃的眼镜,眼镜度数不对,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农村的土路上走。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有一个时期,很多作品对农村情况多粉饰夸张,他回乡住了一阵,回来作报告,说农村的情况不像许多作品描写得那样好,农民还很苦,城乡差别还很大,说,我这块表,在农村可以买五头毛驴,这是块“五驴表”!他因此受到批评。(节选自《才子赵树理》) 1.请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段主要写赵树理“农民式的幽默”:他在作品中描写人物,现实中抨击时事,都以富有乡土气息的风趣语言出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8④到桐庐的当天下午,我们踱过长街,来到“渔梁渡口”,乘渡船到了桐君山下,接着又登了山。这山,比起两年前初访时,也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登山的石级铺好了,桐君祠也正在重新整修。两三位上了年纪的木工师傅正在大殿里细心地雕制着镂空的“雀替①”,殿内一角堆着樟木的板材,散发出淡淡的香味。这些装在外檐梁柱尽头的纯装饰
5、性构件,被木工灵巧的双手雕成了镂空的人物亭台花样,有几只已经加上了金碧斑斓的重彩,繁缛极了也美丽极了。殿中的桐君像还是白垩②的,两侧悬着一副新雕成的抱柱对联,是从山东来的老书法家孟庆甲的指书。这可能是一副原曾有过的旧联: 大药几时成,漫拨炉中丹火。 先生何处去,试问松下仙童。 ⑤桐君,是古代一位采药的老人,住在山上。药,总是采了来给人们服用的,所以老百姓记得他。不过他却不大喜欢回答人们的问讯,终于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在传说中却变成了一位道士,像老君那样的“仙人”了。人们还指给我看他日常静坐在树荫下的桐树。这树就在祠
6、后的山崖旁边。据说那株古桐早已枯死,现在的桐树是从原来的树根上生发出来的,亭亭地也已有了十多丈了。(节选自《樱桃》) 2.从④⑤两段看,桐君山的历史气息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老的建筑,精美的传统雕刻,留传的、富有诗意的抱柱对联,悠久的、引人向善的民间传说。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第④段“桐君祠也正在重新整修”,“细心地雕制着镂空的‘雀替’”;“这些装在外檐梁柱尽头
7、的纯装饰性构件,被木工灵巧的双手雕成了镂空的人物亭台花样,有几只已经加上了金碧斑斓的重彩,繁缛极了也美丽极了”;“这可能是一副原曾有过的旧联”。第⑤段“桐君,是古代一位采药的老人,住在山上。药,总是采了来给人们服用的,所以老百姓记得他”。分别概括这些信息。二、概括主旨(主题、中心思想) 概括、把握主旨的内容包括两点: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 概括、把握主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解读题目法 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有的题目即使没有点明主旨,也往往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
8、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2)分析首尾法 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揭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