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116018
大小:2.79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7-21
《《项目九配方施肥》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项目九配方施肥我国施肥技术的发展阶段50年代以前农家肥50~60年代开始施用氮肥+农家肥60~70年代磷、钾、微量元素肥料施用70~80年代定量施肥80~90年代中期平衡施肥(配方施肥)20世纪末~21世纪变量施肥---精确施肥配方施肥的概念配方施肥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作物播种前提出有机肥、氮磷钾化肥和各种微肥的合理配比、用量和相应的施肥技术。配方施肥包含着“配方”和“施肥”两层意思。“配方”的核心是施肥要做到准确计量,使各种养分形成科学配方。
2、“施肥”是指对在播种前确定的肥料种类用什么方式进行施用,例如,是作基肥还是作追肥,是沟施还是穴施等。任务一施肥的基础理论养分归还原理:为了恢复、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必须向土壤归还作物所带走的养分,即向土壤施肥,否则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最少养分原理:作物需要吸收多种养分,但决定产量的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因子。此时若继续增加其他养分的供给,不仅不能提高产量,而且可能起相反的作用。(装水的桶)任务一施肥的基础理论图9-1最少养分原理图解每一片木板代一种养分元素,桶里的水代表作物的产量。当代表
3、钾的木板短时,水就流出来,也就是说钾不足,作物产量下降。(1)最初氨是限制作物生长的因素;(2)增加氨后,磷成为限制因素(3)提高磷后,钾成为限制因素。氨、磷、钾同时提高时,作物生长最好。(1)(2)(3)报酬递减规律在合理施肥量范围内,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但单位质量肥料的增产量(即实际报酬)却逐渐减少。此时只有更换新的品种,或采取其他新的技术,才能在提高产量的同是提高报酬。任务一施肥的基础理论因子综合作用原理作物产量是养分、水分、品种、管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其中有一个
4、起主导作用的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但同时必须重视各因素之间积极和消极的相互作用。例如通过灌溉可提高肥料利用率,施肥也可以使作物高效利用水分;耐肥品种应多施肥,而不耐肥的品种,施肥量严格控制。任务一施肥的基础理论任务二肥料的科学施用与管理一、科学施肥的依据(一)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水、养分、空气、热量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养分因子比较容易人为调节的,而且效果非常好。养分的分类:a.根据其存在形态水溶态包括溶解在土壤水溶液的养分离子和作物能够吸收的有机小分子等物质。养分的分类:吸附态
5、主要是指吸附在土壤有机和无机胶体颗粒上的养分离子,也包括少量被吸附的有机物质。矿物态指存在于矿物中的养分,包括硅酸盐等无机矿物中的养分和有机物质中的养分。土壤中的养分大部分为矿物形态,吸附态和水溶态只占很少一部分,尤其是水溶态养分的含量,一般都只有百万分之几或更低。任务二肥料的科学施用与管理养分的分类:b.根据其化学组成分无机形态所有的无机盐和矿物质有机形态腐殖质等所有有机物质中的养分c.根据对作物的有效性分有效养分速效养分(当季作物能直接吸收,是土壤养分供给的强度指标)缓效养分(当季作物不能直
6、接吸收,必须经过转化才能被作物吸收,是土壤养分供给的容量指标)无效养分指当季作物不能吸收的养分,包括几乎所有的矿物质中的养分和部分难分解的有机物质中的养分。任务二肥料的科学施用与管理土壤中的养分有效性是相对的,各种形态的养分相互转化,总处于动态平衡之中。随着作物的吸收,土壤水溶液中的养分减少,吸附在土壤胶体颗粒上的养分就会释放出来。随着速效养分的减少,缓效养分将转化为速效养分,无效养分也可非常缓慢地转化为缓效养分或速效养分。反之,如果土壤溶液中的养分浓度增加,更多的养分就会被土壤胶体吸附,并转化
7、为缓效态或无效态养分。任务二肥料的科学施用与管理一、科学施肥的依据(二)栽培制度1.地膜覆盖下的科学施肥地膜覆盖特点:提高土壤温度加速土壤有机物的分解、速效养分含量高、有机物质消耗大、作物生长快产量高、作物扎根浅施肥注意事项:增加有机肥料的投入、施肥量要适当提高、注意作物生长后期的追肥。任务二肥料的科学施用与管理一、科学施肥的依据(二)栽培制度2.不同轮作制度和间作套种的科学施肥单作:指在同一地块一个完整的作物生育期间只种植一种作物;间作: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育期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地块上同一季
8、节成行间隔种植;套作:是指在前作物的生育期后期,在其行间种植其他作物;轮作:同一地块,有顺序地种植不同类型的作物,如一年一熟,一年多熟任务二肥料的科学施用与管理不同作物经济价值、养分吸收特性等许多方面不同,所以在施肥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作物的生物学特点和营养特点;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保证一定的产量;前茬和后茬作物的施肥要兼顾,一般和重点相结合;有地和养地相结合。(三)灌溉与施肥相结合任务二肥料的科学施用与管理二、施肥量的确定方法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目标产量配方法1.养分平衡法2.地力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