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098977
大小:1.65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9-07-21
《《医学影像学总论》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常规X线诊断学(X-ray)超声诊断学(US)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核医学(Y显像、SPECT、PET)医学影像融合(PET-CT)介入放射学医学影像学放射X-ray超声US胰腺CT磁共振成像MRI核医学PETPET-CT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Radiology学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检查方法的选择基本征象的把握密切结合临床X线的发现德国物理学家威·康·伦琴(WilhelmConradRöntgen)1845~19231895年11月8日X线球管示意图阴极阳极电子流产生X射线钨丝钨靶X线特性应用于诊断的X线,其波长为0.08-0.
2、31Å(40-150KV)(1)穿透性:与波长、密度、厚度有关(2)荧光效应:硫化锌镉、铂氰化钡(透视)(3)感光效应:AgBr→Ag+↓(摄片)(4)电离效应:生物效应(放疗)高密度:骨、钙化灶、高密度造影剂(白)中等密度:肌肉、皮肤、内腔、体液、血液(灰白)稍低密度:皮下肾周、腹壁等脂肪组织(灰黑)低密度:肺、胃、肠道内气体(黑)人体器官及组织-图像特点普通X线检查透视:功能,不同方位,操作方便、简单摄片:显示细微结构,作永久性记录、X线量少特殊X线检查体层摄影:在选定层面的平面作为移动轴心使球管与X线片呈相反方向移动软线摄影:用能发射软X线的钼靶球管等进行X
3、线摄影,用于检查乳腺及某些特殊部位。其它:放大摄影等软线摄影(乳腺)高密度对比剂(钡剂、碘剂)硫酸钡:用于胃肠道有机碘:(水溶性)离子型、非离子型用于血管、尿路、胆系无机碘:碘油,用于支气管、输卵管低密度对比剂气体:CO2、O2、空气液体:水造影检查-对比剂造影检查-引入方法直接引入法:口服、灌注、穿刺、等间接引入法:经静脉注入造影检查-直接引入法胃肠道:钡餐、钡灌泌尿生殖道:逆行肾盂造影、膀胱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瘘管造影,胆道“T”管造影心血管造影钡餐:直接引入法腹主动脉造影造影检查-间接引入法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ComputedTomography)196
4、9年设计成功1972年公诸于世1979年获Nobel奖英国工程师G.N.HounsfieldGELightspeedMSCTGEHispeedhelicalCTCT操作LightspeedMSCTCT是用X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然后重建成解剖图像。CT成像原理1972年CT正式应用于临床1974年全身CT应用于临床1978年国内开始引进CT1983年电子束CT(EBCT)研制成功1989年螺旋CT应用于临床1993年双排CT研制成功1998年多层螺旋CT应用于
5、临床2000年采集8层的螺旋CT问世2002年采集16层的螺旋CT问世2004年采集64层的螺旋CT问世CT发展简史CT图像由多数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Pixel)组成,像素越小、越多、图像越清晰早期:80×80,160×160目前为256×256,320×320,512×512,1024×1024CT值以水为标准(0)采用Hounsefield单位(Hu)空气为-1000Hu,骨为+1000Hu可划分为2000或3000等级体内各器官、组织的CT值(Hu)致密骨>250肾30±10松质骨130±100肌肉45±5甲状腺70±10淋巴结45±10肝65±5脂肪-
6、90±10脾45±5气体-1000左右胰40±10腹部CT扫描体内各病理组织的CT值(Hu)囊肿10±5脓肿30±10血肿>20肿瘤40±10静脉血55±5渗出液>18±2凝固血块80±10漏出液<18±2脑出血肝肿瘤CT检查方法(1)平扫(2)造影增强腔内:胃肠道、椎管、膀胱血管:滴注法、Bolus法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平扫胰体尾部囊腺瘤CT动态扫描CT多层面成像CT血管造影CT内镜技术CT灌注成像各种CT新技术已日趋成熟CT血管造影AVMCT内镜正常支气管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PACS是图像存档和进行传输交流的系统,是医疗卫生保健数字化、网络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7、。当前的X线图像、CT与MRI大多是以照片形式存档于放射科档案室,图像数量大,照片存档与借调工作量大且不方便。PACS这一新的存放与传输图像的方式,提高了图像使用效率、并能安全保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