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复习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复习练习一、填空1、《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又称《》,是战国时期秦相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是先秦(儒家、法家、墨家、杂家)代表作品。2、“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危害。3、《杞人忧天》选自《》,内容多为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作者是,战国时期的道家人物,郑国人。二、重点词语解释穿井:溉:汲:及:国人:道之:宋君令人:对曰:有闻而传之者:闻之于宋君:崩坠:身亡所寄:因往晓之:积气:若:行止:奈何 :天果积气:只使:亦不能:中伤:积块:充塞:四虚:躇步跐蹈:舍然 :舍:三、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
2、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3、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6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7、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8、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9、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10、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11、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12、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13、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14
3、、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四、课文内容理解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2、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3、文中的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4、对本文的寓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不要轻信流言蜚语。B、一家之言,经再三转述,往往会丧失原义。C、对于别人的话,要注意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D、要勇于揭穿别人的谎言。5、文末“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有什么作用? 56、《穿井得一人》中,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讹言的原因是什么?生活中怎样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7、文中杞国人“忧天地崩坠”,因此“晓
4、之者”从“天”“地”两方面加以开导。就“天”解说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地”解说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杞人反复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9、文末“其人”“大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晓之者”“大喜”的原因则是。10、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11、《杞人忧天》中的“晓之者”开导杞人的话是否科学?你如何评价?12、
5、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13、《杞人忧天》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分别刻画了怎样的形象?五、比较阅读(一)【甲】《穿井得一人》【乙】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放心地陪太子
6、去吧)”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1.解释下列加点词。溉汲()穿井()王信之乎()谓魏王曰()2.翻译下列句子。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3.选文《穿井得一人》和《三人成虎》,甲文中的丁氏和乙文中的庞葱各扮演了什么角色?对于传言,甲文中的宋君和乙文中的魏王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对待?(二)【甲】《穿井得一人》【乙】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①夔②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
7、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5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注】①乐正:古代官名,负责音乐事务地位的官员。②夔:我国记载最早的音乐家,以精通音乐著称。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乐正夔一足,信乎(相信)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推荐,荐举)C.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关键)D.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从井里取水)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夔能和
8、之,以平天下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C.有闻而传之者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2)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4.“穿井得一人”和“夔一足”虽然都使人产生了误解,可是原因不一样。你能分别说出产生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