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072665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7-19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学习总结分析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练习题一、填空。1.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也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2.一幅图的比例尺是,那么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实际距离50千米在图上要画()厘米。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3.一种微型零件的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2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4.实际距离5毫米,图上距离10厘米,比例尺是( )。5.把一个长方形按1:3进行缩小,就是把长方形的长(),宽
2、()。6.在一幅比例尺是30:1的图纸上,一个零件的图上长度是12厘米,它的实际长度是()。二、选择:1、第二实验小学新建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50米,宽30米。选用比例尺()画出的平面图最大;选用比例尺()画出的平面图最小。A、1∶1000B、1∶1500C、1∶500D、1:100''2、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2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它们之间的距离是20厘米。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A、1:1000000B、20:200C、1:10D、20000000:203、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大约是12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
3、距离是20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A、1200:20B、60:1C、6000000:1D、1:60000004、扬州到南京的路程大约是1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0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A、10:1000000B、100:10C、1:1000000D、1000000:1''5、要建一个长40米、宽20米的厂房,在比例尺是1:500的图纸上,长要画()厘米。A、5B、8C、7D、66.图上距离()实际距离。A.一定大于B.一定小于C.一定等于D.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比
4、例尺是一种尺子。B.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相比,叫做比例尺。C.由于图纸上的图上距离小于实际距离,所以比例尺小于1。8.在一张图纸上,用6厘米的线段表示3毫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A.1:2B.1:20C.20:1D.2:1''9.在一幅比例尺是1:1000000的地图上,用()表示60千米。A.0.6厘米B.6厘米C.60厘米10.在一幅地图上用1厘米的线段表示50千米的实际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A.5000(1)B.50000(1)C.5000000(1)三.填表。四、解决问题。1.一幅地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
5、12厘米,已知甲乙两地实际距离是480千米。''(1)求这幅图的比例尺。(2)在这幅地图上量得A、B两城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求A、B两城的实际距离。2.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5厘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3,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3、一个学校操场是长200米.宽80米的长方形.(1)按l:4000的比例尺画操场平面图,长应该画_____厘米,宽应该画_____厘米.(2)请在下面画出操场的平面图.''4.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
6、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5.在一张图纸上,量得学校操场的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1:200,这个操场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6.甲、乙两城市间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比例尺1∶4000000的地图上,这两个城市间的图上距离是多少?7、某建筑工地挖一个长方形的地基,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2000的平面图上,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这块地基的面积是多少?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
7、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8、在比例尺是1: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济南到青岛的距离是4厘米。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图上,济南到青岛的距离是多少厘米?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
8、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