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恢复技术》ppt课件

《植被恢复技术》ppt课件

ID:40064380

大小:3.62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9-07-18

《植被恢复技术》ppt课件_第1页
《植被恢复技术》ppt课件_第2页
《植被恢复技术》ppt课件_第3页
《植被恢复技术》ppt课件_第4页
《植被恢复技术》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植被恢复技术》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植被恢复概述1.定义植被恢复: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保护现有植被、封山育林或营造人工林、灌、草植被,修复或重建被毁坏或被破坏的森林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功能。植被恢复与植被重建、植被修复、生物多样性恢复以及生物工程治理等都是内涵基本相同的词语,它既是一种治理手段,同时也是治理的过程和目的。2植被恢复误区分析2.1大量使用外来物种所谓外来物种是指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原来并没有这个物种的存在,它是借助人类活动越过不能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而进来的种类。外来入侵种的最主要危害是采用各种方式杀死或排挤当地土著植物物种。能够成为外来入侵种的物种通常具有

2、抗逆性强和繁殖能力强,能够迅速扩展和蔓延等特点。而我们在进行植被恢复的过程中,积极寻找的是什么样的植物类型呢?正是具有上述特点的外来入侵种!因为这样可以迅速覆盖裸露地表。因此利用危险的外来物种的愿望是很强烈的,我国也确实已经进口了这类危险物种用于植被恢复。原产于澳大利亚的桉树是经常被大量引种的外来物种之一,却屡屡引起诸如土壤贫瘠、地下水位下降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严重的生态问题。水葫芦给昆明滇池造成损失的案例是入侵物种危害的经典案例之一。2.2忽略了健康生态系统要求的异质性天然的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多样的异质性或称多样性,包括:1物种组成上的异质性;2空间结构上的异质性;3年

3、龄结构上的异质性;4资源利用上的异质性。而人工林的特点是均一,不能满足健康生态系统要求的异质性,这样会导致“绿色沙漠”的出现。“绿色沙漠”是指大面积的绿色树林,其中树木种类单一,年龄和高矮一致,且十分密集。密集单一的树冠层完全遮挡了阳光,使下层植被无法生长,林下缺乏中间的灌木层和地面的植被。绿色沙漠2.3忽略了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自我更新和维持的能力,因为其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物种间的这些相互作用关系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2.4忽略了农业区的植被恢复农业区是生物多样性扩展和连通的重要障碍。我国典型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大面积连绵不断的农

4、田,农业区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障碍之一。2.5覆盖率常被用作唯一的评估标准对植被恢复工作是否成功,我们需要有一定的指标进行衡量。我们还需要了解正在进行的植被恢复工作是否按照我们预计的目标进行。这些目标包括环境效益、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经济可持续能力等。,而不仅仅以覆盖率作为唯一评估标准。2.6对当地濒危物种的需要缺乏考虑植被恢复中使用的物种和恢复的规模应根据当地动植物的需要进行考虑。濒危动植物的保护是当前自然保护的重要目标之一。如果从当地濒危物种的需要去考虑选择适当的物种和适当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有利于这些濒危物种的生存,也会极大地有利于当地其他物种的保护和恢复。2.

5、7城市绿化忽略了植被的生态功能城市中的花园、公园和绿地过于强调观赏性而忽略其生态价值,大量种植一年种一次的花卉、四季常绿物种,却没有考虑到:种植的这些植物究竟对这个地区有多少生态方面的价值;能否养育当地的各种动物;这样的植被能否不依赖于人类的帮助正常生长,并给人类带来好处。3.植被恢复原则3.1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原则一个生态系统要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必须有合理的时序和空间结构。通过引进和保护动植物资源,形成完善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建生态系统的有序结构和和谐的关系,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3.2以仿自然群落和近森林建设为原则自然群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下形成的,对环境资源

6、的利用较充分,与环境建立了一种动态平衡,稳定性好。因此在建造植物群落时模仿自然群落结构,包括合理的群落组成、空间结构特征等,构建仿自然群落能取得较好效果。3.3遵循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学原则最早的利用城市废弃地、垃圾填埋场建设实质是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通过植被恢复与重建改善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因此在恢复中必须遵循相关生态学原理要求植物种之间的阴阳性、深浅根、疏密生、养分元素吸收等生态学特征上具有生态位的互补性,以减少竞争造成的不稳定性。3.4以提高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原则生物多样性是是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综合体,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

7、样性四个层次,因此在建设中应从不同层次考虑保护生物多样性。实践中通过增加物种种类、创建多种生境类型和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来实现。3.5遵循群落演替原则在群落组建和管理过程中应加强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研究,充分借鉴地带性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师法自然。要考虑植物间的互利、竞争关系,合理选择耐荫植物,开发利用绿地空间资源,丰富林下植物,改变单一物种密植的做法,使自然更新种具有生存和繁衍空间,并通过密度或频度制约等方式调整群落种间关系。3.6生物气候区适应原则由于长期适应自然条件的结果,使植物形成了一定的生物气候适应区。在建设中应以地带性的乡土种类为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