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走向艺术

从技术走向艺术

ID:40059861

大小:463.3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7-18

从技术走向艺术_第1页
从技术走向艺术_第2页
从技术走向艺术_第3页
从技术走向艺术_第4页
从技术走向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技术走向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教学:从技术走向艺术讲解者:儿童急走追黄蝶——亲近万紫千红总是春——感知春风又绿江南岸——推动A:《天净沙·秋思》利用音乐创设情景——《二泉映月》利用多媒体图画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老鸦依藤集枝图、小桥流水炊烟图、古道西风瘦马图、夕阳游子思乡图B:《登高》教师用背景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想像引导学生美读,在朗读中充分感知诗歌的独特魅力推荐:诗歌教学的开讲艺术(中国期刊网)于漪老师:“诗歌是灵动的,充满了诗人的智慧和灵秀。因此教学生阅读,千万不能肢解,不可嚼烂,千万不能把秀气,灵气教丢了,如果把灵

2、动的,活泼泼的诗词教僵了,教呆板了,就使它失去了熏陶的力量,感染的力量。”三不妨读:不妨让学生“摇头晃脑”品与悟:不妨让学生“指点江山”背:不妨让学生“囫囵吞枣”生一:以人生这个错综复杂的大棋盘上,无论外人还是自己看来,都是朦胧混沌不清的,当局者迷,旁观者也未必清。生二:问题的答案要由自己去找,不能总听别人的,要勇于发现,勇于探索。生三:某些客观事物会遮挡我们的视线,而我们要穿越这些生命的遮挡物,找到自己的目标生四:象征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内心世界。也许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做着很平凡的事,生活平凡的人间,但他

3、的内心是高远的,所以凡夫俗子无法到达他的境界。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回答问题。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鉴赏式样以“鉴赏”这种方式引入的诗评,主要意图是给学生一个鉴赏诗歌的切入角度,所设置的问题,或者振动全篇,或对某关键性词语作深层解读。案例:姜夔词《

4、扬州慢》陈匪石《宋词举》中的评论设置“有人认为,‘空城’二字是全篇之眼。请结合全词作出分析”这样的问题带动全篇。唐圭璋《唐宋词简释》的评语设置问题“词评家唐圭璋认为词的尾句含蓄无限,试具体分析”来探究“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深刻含意。评析式样指要求学生在诗歌鉴赏活动在对评论家已经作出的诗评进行“再评价”。此种“再评价”不是就诗评论诗评的抽象分析,而是力求切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优与劣、是与非的认定。案例:李白《子夜吴歌·秋歌》子夜吴歌·秋歌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时平胡虏

5、,良人罢远征。——删:黄白山,田同之——留:纪昀注解式样这里指在诗歌鉴赏活动,直接引用具体、准确、深刻的诗评,给学生提供鉴赏视角和审美知识积淀的式样。案例:杜牧《赤壁》①大抵诗人每喜以一琐细事来指点大事。即如此诗,乔不曾被捉去,固是一小事,然而孙氏霸权,决于此战,正与此小事有关。家国不保,二乔又何能安然无恙?《唐人绝句精华》②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出己意,发议论,即斧凿铮铮,又落宁人之病。如牧之《赤壁》…用意隐然,最为得体。《围炉诗话》③详味诗旨,牧之实有不满公瑾之意。牧尝自负知兵

6、,好作大言,每借题目写胸襟。《载酒园诗话》赵谦翔老师的绿色诗歌教学口决:诗乃文学巅,鉴赏不可俗,寻章摘句者,急功入迷途,意像构意境,意趣当所图,品情与悟理,积久自雅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