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孔乙己》(语文语文版九上)

【教学设计】《孔乙己》(语文语文版九上)

ID:40030985

大小:20.4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18

【教学设计】《孔乙己》(语文语文版九上)_第1页
【教学设计】《孔乙己》(语文语文版九上)_第2页
【教学设计】《孔乙己》(语文语文版九上)_第3页
【教学设计】《孔乙己》(语文语文版九上)_第4页
【教学设计】《孔乙己》(语文语文版九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孔乙己》(语文语文版九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孔乙己》教学设计本课时编写:盐山县第三中学张老师教材分析:《孔乙己》这篇小说篇幅精炼而意义深刻,语言含蓄而意味丰富,值得教学的点比较多,所以选取教学重点很有必要。鲁迅小说教学重点不在情节,在细节、在关系,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教学中应始终将小说视为一个整体,抓住关键句以勾联起有关内容。但本课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笔者还是打算从情节入手,来初步感知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在后面的课程中来重点探究人物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与背景;2、了解小说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3、品味小

2、说语言,掌握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从理解作品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以小说的三要素为契点去分析文章;2、反复诵读,仔细揣摩小说的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孔乙己的批判与同情;2、明确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和封建社会的腐朽与病态。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概括文中的故事情节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初步欣赏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音乐,课件。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资料。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孔乙己图片这是鲁迅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大家知道是谁吗?文中哪句话最能看出孔乙己在人们心

3、中的地位?“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孔乙己是这样微不足道、可有可无的“小人物”,那鲁迅先生为什么还要写这样一个小人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来一探究竟。【设计意图】由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植入人物形象,自然引出新课。二、自主预习1、作者资料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而已集》;散文

4、诗《野草》等。2、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这是继《狂人日记》后的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3、知识链接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人物(主要

5、人物、次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4、字词积累(1)认识词语舀蘸阔绰笔砚附和惋惜不屑置辩(2)词语释义短衣帮:指穷苦劳动者。他们通常穿短装而不穿长衫。大抵:大都。荐头:旧社会以介绍佣工为业的人,也泛指介绍职业的人。声气:这里指态度。君子固穷:道德修养高的人能够安守穷困。固,安守。语出《论语,卫灵公》。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工具书和课外资料,提前走进课文,感知课文。逐步使学生懂得预习的重要性,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的习惯,生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

6、惯三、朗读课文1、学生速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2、找出自己喜欢的孔乙己形象读一读。3、欣赏孔乙己电影。【设计意图】通过速读,迅速了解课文内容,寻找人物形象;通过观看视频,对课文人物形象直观剖析。四、整体感知第一部分(第1~3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介绍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第二部分(第4~13段):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第一层(第4~9段),写孔乙己的身份、地位、经历、言行、性格。(开端和发展)第二层(第10~11段),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高潮)第三层(第12~13段),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结

7、局)【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文章脉络结构,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五、合作探究(一)走进课文,初识孔乙己1、本文以孔乙己为题,“孔乙己”是一个小人物,那围绕这一小人物来写了哪些事件?这些事件可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下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在文中去圈点勾画出相应的句子。(PPT出示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圈点勾画出相应的句子,并加以朗读)明确:(1)孔乙己偷东西被酒客揭短、取笑。(爱面子、自命清高、自欺欺人的人。)(2)孔乙己没有考取秀才被众人讥笑。(可怜,令人同情)2、思考:酒客们说“你怎么连半个秀才都没有

8、捞到呢?”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为什么孔乙己的脸色会变?(知识链接:封建科举制度是隋朝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戊戌变法前,全国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加考选“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入选者只有千分之一;三年一考的“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之一。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形,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背景知识:童生(童试)——秀才——举人(乡试)——贡士(会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