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x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x

ID:40022629

大小:4.30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7-17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x_第1页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x_第2页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x_第3页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x_第4页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x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姓名:李晓锋单位:翼城三中章节:第一单元第3课人教版历史必修1历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改进,不断变化。大体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夏、商、西周:世官制战国、秦国:军功授爵制两汉时期: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隋到清:科举制一、夏、商、西周:世官制以宗法制与分封制为依托,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家国同构是其典型特征。二、战国、秦国:军功授爵制依据战功的多少授予相应爵位,打击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培养大批军功地主,壮大了统治基础)三、两汉时期:察举制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大臣举荐、考试等内容

2、。初期重德才,后期随着豪强地主并起,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导致世家地主形成并发展起来,削弱了中央集权。四、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俯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品.九品中正制实质是察举制.(起初家世、才能并重,西晋后注重门第和家世)五、隋到清:科举制1、产生原因:经济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的经济势力也得以增强,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要求在政治上得到应有地位。政治条件:隋唐统治者为了进一步抑制士族势力,削弱地主割据势力而采取科举制,以加强中央集权的

3、统治。阶级关系:隋唐时期随着士族和庶族力量对比的变化,原先以门第高低为主要标准的选官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条件。2、科举制演变过程是:(1)开创于隋朝: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2)完善于唐朝:唐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开元年间,由高官主持考试,以后成为定制;(3)发展改革于北宋:北宋初期发展,中期王安石变法加以改革;(4)僵化于明清:明清时期演变为八股取士;(5)改造于戊戌变法:废八股,改试策论;(6)结束于1905年。3、全面认识科举制实质:维护封建专制

4、统治。积极作用:A、提高官员文化素养和行政效率,促进封建社会的发展。B、为下层人士参政提供了机会,扩大统治基础。C、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D、考试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公正性。消极作用:八股取士,选拔的人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阻碍社会进步。三种选官制度的比较:制度朝代选官方法选官标准察举制两汉地方举荐德、才——德——门第族望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中正举荐才——门第科举制隋炀帝至清朝(1905)自由报考考试成绩(才)谢谢大家再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