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边境安全系统地基本态势

我国边境安全系统地基本态势

ID:40021731

大小:117.5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7-17

我国边境安全系统地基本态势_第1页
我国边境安全系统地基本态势_第2页
我国边境安全系统地基本态势_第3页
我国边境安全系统地基本态势_第4页
我国边境安全系统地基本态势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边境安全系统地基本态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档我国边境安全的基本态势*【摘要】建国以后近40年时间,我国边境安全的形势一直较为严峻,但近20年来,我国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已使边境安全形势处在建国以来最好的水平。我国周边国家众多,情况千差万别;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中,存在多处热点地区;我国周边地区存在着多种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源头;我国边境及周边地区民族、宗教等人文环境极端复杂;我国存在世界上极为独特的一个国家基础上的国内特殊边界问题,这些方面充分说明我国边境地缘环境的极端复杂性。从我国边境安全面临的现实威胁来看,传统与非传统因素相互交织,但在不同方向上呈现不同特点。努力保持边境安全稳定的基本态势,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安全稳定的边

2、境环境,既是可能的,也是必须努力实现的。【关键词】非传统安全边境安全地缘环境安全态势如果对我国边境安全的基本态势做一个总体评估,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概括:我国边境安全形势处在建国以来最好的水平,但是,我国边境安全环境极端复杂,威胁边境安全稳定的传统与非传统因素相互交织,但在不同方向上呈现不同特点。一、我国边境安全形势处在建国以来最好的水平(一)建国以后近40年时间,我国边境安全形势一直较为严峻。建国之初,新中国的边境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中国所继承的边界大致上包括三种形态:一种是不平等条约规定的边界,一种是多年形成的传统习惯线,一种是中国与邻国双方的实际控制线。这些形态的边界线的共同特点是

3、缺乏双方共同认可的法律保障,都是未划定边界。为维护新中国的边界和领土安全,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新中国建国之初的50年代初,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很快派军介入,并向朝中边境鸭绿江进逼,轰炸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中国边界和领土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下,在1950年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经过长达三年与朝鲜人民和军队的并肩作战,以巨大的牺牲换来了1953年7月27日的停战协定。中印边界本来是一段友好的边界。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共同倡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是,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及尼赫鲁政府奉行的所谓“前进”政策,

4、造成了中印边境局势的持续紧张。由于印军多次挑衅和变本加厉地蚕食中国领土,中国被迫对印实施自卫还击作战。此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基本上是处于军事对峙的冷和平状态,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90年代。中越边境形势的变化可以看作中越两国之间国家关系的晴雨表;中越两国国家关系的变化也是由边界问题所引起和由边界问题所强化。越南统一后,政治上追随苏联,敌视中国,入侵柬埔寨,大肆驱赶华侨,占我领土。1979年2月下旬到3月初,我人民解放军被迫实施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后几年,我军又发起过几场大的边境战役。此后,中越边境便处在军事对峙状态中,直到1990年代中期。建国以后的中苏边境曾经是和平安宁的边境。到1950年

5、代末,两国关系的交恶,也影响到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在中苏边界,军事对峙的状态一直持续30余年。在此期间,发生多起冲突事件,这些事件进一步恶化了双方的关系和边境安全形势。1962年四五月间,新疆伊犁、塔城地区发生外逃事件。1969年3月,苏联军事入侵我国珍宝岛。1970年代以后,苏联在中苏和中蒙边境陈兵百万。直到1989年,中苏两国领导人会谈,双方同意“结束过去,开辟未来”,此后,中苏边界逐步走向了缓和。在祖国东南沿海,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踞台湾直到1970年代末,这里一直被作为前线看待。事实上,新中国建立后,蒋介石集团就没有停止过反攻大陆的叫嚣和骚扰。从1950年代的金门炮战,到后来的“

6、单日打炮、双日不打”,以及在整个60年代和70年代,在闽浙沿海的情报与反情报、心战与反心战、骚扰与反骚扰的斗争就没有停止过。直到1979年,历时21年的金门炮击才划上了句号。此后,随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和1981年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台湾海峡的局势出现了缓和。但是,从1990年代初开始,李登辉逐步背离一个中国原则,纵容、扶持主张所谓“台湾独立”的分裂势力及其活动,使“台独”势力迅速发展、“台独”思潮蔓延,并导致民进党的上台。文案大全实用文档在香港、澳门收回之前,虽然分别在英国和葡萄牙统治之下,但并没有改变它们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事实。由于香港、澳门的特殊的地位和地理

7、位置,使一些反华和反共势力把香港、澳门作为获取情报、进行渗透的基地。同时,由于内地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在粤港边界发生多次大规模外流闯关事件。规模最大的外流闯关发生于1962年。当时从4月底至7月初,就有十多万人次涌入深圳,五万多名外流未遂人员被收容遣返。[1]这种大规模的外流冲关现象甚至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仍有发生。如1979年5月6-7日两天,深圳市2万多群众听信谣传,涌入边境前沿,强冲边防,后经深圳市委和边防部队全力劝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