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014423
大小:7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17
《1-科技项目管理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江西三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罗湾水电厂规章制度发布通知200年第号《江西三和罗湾水电厂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已经于200年月日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厂长二〇〇年月日—5—规章制度控制表制度名称江西三和罗湾水电厂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制度编号CPIJXSHLW(YW)-12-01版本签发日期下次评估时间起草人部门审核分管领导审核签发人是否修订何根新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解释部门安全生产部实施及完善执行人—5—科技项目管理制度1 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本企业科技项目管理的管理职能、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等内容。1.2 本制度适用于厂属各部门科技项目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
2、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国家电力公司科技项目管理办法》(2002年)上级各有关部门的文件、管理规定3 管理机构和职责3.1 科技项目管理机构:我厂科技项目实行三级管理,第一级为厂部,第二级为厂属各部门(车间),第三级为班组。3.2 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责厂部根据国家科技产业政策、电力工业发展水平,结合集团公司、分公司及三和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编制本厂的科技发展战略和中
3、长期科技发展规划;3.2.1 各部门(车间)根据厂部的科技发展规划,结合本部门(车间)的实际编制本部门(车间)的科技发展规划,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技项目的年度计划:3.2.2 各部门(车间)依据管理权限对科技项目的立项、签订合同、项目实施、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4 管理内容与方法4.1 管理目标科技项目的宗旨是解决电力工业生产、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推动和促进电力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为电力工业的发展奠定技术和装备基础。4.2 管理要求本制度的目的在于紧紧地围绕上述目标,从立项、签订合同、执行、验收、成果转化等
4、各个环节对科技项目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管理。4.3 管理条件4.3.1 厂属各部门应根据企业的生产、建设、经营活动的需要进行选题、立项,努力做好重大科技项目的前期论证和项目课题的储备工作;4.3.2 科技项目必须经过专家论证,避免封闭式、低层次的重复立项,重大科技项目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提出;4.3.3 科技项目的立项原则:4.3.3.1 符合电力工业科技发展规划的内容和方向,具有效强的引导示范作用:4.3.3.2 针对电力工业规划、设计、建设、生产经营中所涉及的安全、经济、环保、工业卫生、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带有普遍性的技术问题:—5—1.1.1.1 对提高经济效益和改善环境有较大作用
5、,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对电力企业技术进步有重要推动作用。1.2 管理方法1.2.1 我厂科技项目实行合同管理和技术责任制,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科学技术专项合同;1.2.2 根据科技专项合同对科技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依据合同组织专家进行科技项目完成后的验收工作;1.2.3 厂部科技项目的经费管理严格按照财政部、集团公司、分公司和三和公司的科技项目有关规定和管理办法执行。各部门(车间)应以推进科技进步为目标,规范资金使用范围和审批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1.2.4 厂部对科技项目经费实行预算管理。各部门(车间)按实际需要编制科技项目计划和经费预算,逐级上报厂部、三和公司和分
6、公司批准后执行。1.3 管理程序1.3.1 项目的申报:厂属各部门(车间)、班组从事电力生产人员均可申请。按申请书要求填写一式四份,由所属部门(车间)进行审查,领导批难、盖章后申报。1.3.2 项目的评审1.3.2.1 对申请的项目由厂科技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1.3.2.2 为保证评审的公正性,坚持回避制度。参加评审工作的专家要回避本人及直系亲属申请或参加的项目的评审,并应保持科学、公正的态度;1.3.2.3 参加评审工作的专家和工作人员都必须对评审材料及专家意见保密,切实保护申请人和评审人的权益;1.3.2.4 专家评审在熟悉材料的基础上,按评审内容充分讨论后,对每项
7、申请书以无计名的书面形式,提出评审意见并给出优先立项、同意立项、可以立项、暂缓立项或不予立项的明确意见;1.3.2.5 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厂有关部门对申请项目进一步审核,报厂领导批准后公布,并通知申请单位。1.3.3 评审内容1.3.3.1 研究内容:1)研究内容、目标是否与立项原则相符;2)技术关键或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否准确;3)预期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是否先进合理;4)预期成果水平是否先进,成果转化应用的可能性是否可靠;5)预计直接、间接或潜在的经济、社会效益。1.3.3.2 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