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两首用》

《终南山两首用》

ID:40006194

大小:529.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7-17

《终南山两首用》_第1页
《终南山两首用》_第2页
《终南山两首用》_第3页
《终南山两首用》_第4页
《终南山两首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终南山两首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终南山在长安之南,巍峨壮丽,终南山上森林覆盖,郁郁葱葱。虽是自然景观,在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景随情移。士人会因各自遭遇而感慨油生,帝王也会因此而片刻忘却尘世.。北邻长安的终南山,是士人心中的乐土,也是帝王眼中的仙乡。上自帝王,下至一般土人,都承认终南山对个人精神的影响。所以唐时有许多士人居隐在终南山中,读书采药,以待时机。终南望余雪祖咏祖咏(699—约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后仕途失意,移居汝坟。曾南游江南,北上蓟门。与王维、储光羲、卢象、丘为等友善,有《》。祖咏的

2、诗作以描写山水为主,辞意清新、文字洗练。祖咏集有关资料《终南望余雪》是祖咏的一首传世名作,也是一首应试诗。当时,年轻的诗人满怀建功报国的凌云壮志,从东都洛阳来到了帝京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诗人早闻长安城南的终南山以其独特的风姿横亘关中,又恰逢终南山刚刚降过雪,于是读书之余,欣然沿北坡而上,饱览了雪后终南山的秀丽山色。当在科举中看到“终南望余雪”试题时,诗人便用一颗赤城的爱国之心抒写了这一首小诗。但唐代进士试诗的格律规定颇为严格,限定为五言六韵十二句。当时,祖咏写完这四句就交卷了,主考官问他怎么不写完,他回

3、答说诗意已经写尽了。结果祖咏未被录取,但这首诗一直流传至今。这首诗正是以极简净的笔触写尽了“终南望余雪”的题意,成为一首描写雪后山景的杰作。终南望余雪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南面北面树梢雨雪初晴的阳光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意思:在长安眺望终南山,看到它的北面山形秀美,积雪高高覆盖在上面,如同漂浮在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意思:雪后初晴,林梢的日光和积雪的反光相辉映,一片明亮。夜幕降临,长安城中倍觉寒冷。这首诗写在长安城中眺望终南山积雪景象,并预感到

4、城中日暮,将更加寒冷。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1、积雪是不可能“浮”在云端的,诗人这样写是不是违反了常理呢?说说你的看法。积雪不能浮在云端,但在这里,“浮”是说终南山的(阴岭)山顶高耸入云,突出于云端之上,积雪未化,且云在山腰缭绕飘动,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望去才好似漂浮在云端之上。所以给人以“浮”的感觉。理解用词之妙2、古人讲究炼字,请你谈谈“霁”“明”二字的妙处。“霁”指雨雪初停后的阳光。“明”此处用为动词,染亮。诗说“林表”之上有阳光,而不说林中、林下,也不

5、说山脚、山腰,是因为只有在终南山高处才有阳光,表明已是西山衔日,树梢上的日光正是落日的余辉,既染亮了树梢,当然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于是便带出了结句中的“暮”字。理解用词之妙总结:这首诗的成功在于,诗人以真实的观察与体验为据,以极其准确的笔触写出天晴雪融后唯山阴高处尚存积雪的特殊景象,诗虽仅四句,却写尽夕阳余雪映照中终南山色彩的微妙变化,且与周围景物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正是因此,这首诗被称为古今咏雪绝唱。游终南山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

6、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作者介绍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人,是韩愈的诗友,被时人称为“孟诗韩笔”,早年屡举进士不第,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孟郊一生,生活贫困,仕途潦倒,诗歌内容多啼饥号寒,倾诉穷愁失意的不平之鸣。诗歌主要风格特征是:凄苦冷涩,奇崛险怪。以苦吟著名。韩愈评他的诗为“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苏轼评他的诗是“诗从肺腑出,出则愁肺腑”。终南山虽高大,但还没有高大到充塞于天地之间,该如何理解?“塞”字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诗人身处深山的独特感受。仰望

7、,则山与天连;环顾,则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压根儿看不见山外还有什么空间。因此,用“南山塞天地”概括这种独特感受,虽“险”而不怪,非常妥帖。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日月并提,并非写日月并“生”’而是诗人在山中游玩多日,仰望看日出,看月升,先是露出半轮,然后再冉冉升起,看起来确实像从山石中“生”出。着一“生”字,“险”而不“怪”,唐诗中有“海上生明月”、“海日生残夜”、“四更山吐月”等,但孟郊此句太“硬”,无这几句中所表现出的情韵。,高峰夜留景“夜”与“景”不能同时出现,诗人却写在一起,确有“奇”的感觉,但仔

8、细分析,诗人不过是说山下已是不见阳光的夜幕时,终南山的高峰上尚有落日的余辉。深谷昼未明写终南山千岩万壑,高低悬殊,高处已是白昼,低处尚阴暗无光。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写游终南山所见的奇景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中”与“正”同义,山居“中”无偏,人“正”而不邪,由山及人,运用类比的方法,抒发诗人对山及人的赞颂之情。“险”与“平”义相反,因为人“正”,所以路再“险”,心态仍是“平”坦。这是以“路险”反衬出诗人的心地坦荡。抒发自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