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病危害控制

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病危害控制

ID:40003867

大小:288.99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7-17

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病危害控制_第1页
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病危害控制_第2页
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病危害控制_第3页
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病危害控制_第4页
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病危害控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病危害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病控制职业病控制是职业健康管理的目标,职业病控制是个系统工程。其包括三个方面相关度很高的工作内容:职业病预防、作业现场的职业危害控制、职业病医治。职业病预防、职业病医治由卫生部门主管,职业病的生产场所管理,即作业现场的职业危害控制由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主管。职业性危害控制企业存在的职业性危害,均来源于生产过程,产生于设备、扩散于环境、作用于接触人群。因此,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控制,应从设备、环境、人三个方面考虑。主要是了解生产性粉尘、毒物,以及物理因素控制技术。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物理因素危害的控制技术第一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

2、技术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生产性粉尘来源于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的粉碎、筛分、配料或岩石的钻孔、爆破和破碎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工业中原料加工;皮毛、纺织物等原料处理;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工处理,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此外,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和搬运等操作时产生的粉尘,以及沉积的粉尘二次扬尘等。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3类:第一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分成3类是:1.无机性粉尘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硅石、石棉、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铝等及其化合物;人工

3、无机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等。2.有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包括棉、麻、面粉、木材等植物性粉尘;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人工合成的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等。3.混合性粉尘混合性粉尘是上述各种粉尘的混合。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就是混合性粉尘。第一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1.粉尘的化学成分:根据化学性质,粉尘对人体可有致纤维化、中毒、致敏等作用,如游离二氧化硅尘的致纤维化作用。2.分散度:分散度与粉尘在空气中呈浮游状态存在的持续时间(稳定程度)有密切关系。直径小于5微米的粉尘对机体的危害性较大。3.溶解度与密度:粉尘溶解度增加,其危害作用

4、增强;而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增加其危害作用减弱;粉尘颗粒密度大者沉降速度快、稳定程度低。4.形状与硬度:粉尘的形状能影响其稳定程度。坚硬、尖锐的尘粒易使呼吸道黏膜损伤。5.荷电性:尘粒带电荷,可促进凝集、加速沉降。对选择除尘设备有重要意义。荷电尘粒在呼吸道可被阻留。6.爆炸性:高分散度的煤、糖、面粉、硫磺、铝、锌尘等具有爆炸性。第一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三、生产性粉尘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生产性粉尘治理应加强对员工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教育、技能培训,并加强作业现场安全和职业危害检查等管理要求。综合防尘措施,概括起来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方针。而采

5、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是粉尘治理中治本的对策。第一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三、生产性粉尘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1)改革工艺:通过改革工艺流程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2)湿式作业:湿式防尘的特点是防尘效果可靠,易于管理,投资低。(3)密闭、抽风、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该方法。可采取密闭一抽风一除尘的办法,分为密闭设备、吸尘罩、通风管、除尘器等几个部分。(4)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当防、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国家标准水平以下时,应佩戴防尘护具,注意清洗。第二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

6、形态(一)来源:生产性毒物主要来源于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微粒,统称为气溶胶。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有助于研究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发病原因,且便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及选择车间空气中有害物采样方法。第二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二)毒物存在形态(1)气体,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无定形气体,如氯、溴、氨、一氧化碳和甲烷等。(2)蒸气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蒸气,如水银蒸气和苯蒸气等。(3)雾,混悬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如喷洒农药和喷漆时所形成雾滴,镀铬和蓄电池充电时逸出的铬酸雾和硫酸雾

7、等。(4)烟,为直径小于0.1μ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如熔铜时产生的氧化锌烟尘,熔镉时产生的氧化镉烟尘,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等。(5)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0.1~10μm。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筛分、包装等可引起粉尘飞扬。第二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二、生产性毒物危害治理措施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是根本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如下:(一)密闭、通风排毒系统(二)局部排气罩(1.密闭罩;2.开口罩;3.通风橱)(三)排出气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