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003202
大小:585.81 KB
页数:82页
时间:2019-07-17
《《伤寒论》方研究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临床基础研究进展伤寒学部分专业:中医临床基础主讲:谢忠礼1第一讲《伤寒论》方研究方法张仲景与《伤寒论》《伤寒论》方研究方法2张仲景与《伤寒论》仲景其人学术成就代表著作及流传《伤寒论》特点3仲景其人名机,仲景为字,生于东汉末年(公元150~219年)。关于仲景故里的记载,始见于唐代甘伯宗的《名医录》: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到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医林列传》:张机,字仲景,南阳人也,受业于同郡张伯祖,善于治疗,尤精经方。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近年有人对张
2、仲景的故里东汉南郡涅阳人(今河南南阳邓县穰东公社张寨村)4学术成就1.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果,著成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医学典籍,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创立了六经与八纲相结合的辨证体系,揭示了具体分析的辨证方法。3.制定了许多带有普遍意义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以及历验有效的方剂,从而形成我国医学所独有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5代表著作及流传《伤寒杂病论》原书共十六卷,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是论述外感疾病和内科杂病辨证论治的专著。《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公元200—219年),成书后
3、由于各种原因,秘而不传,从而造成本书不能广泛流传。孙思邈·《千金要方》上卷有:“江南诸师,秘仲景药方而不传”的记载。6晋·太医令王叔和将伤寒残本加以整理,而命名为《伤寒论》,使本书复显于世,这就是《伤寒论》的来源。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序中指出:“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世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7北宋开宝(公元968~976年)中,荆南国末主高继冲亡国后(被贬为刺史)进献了一本书——《伤寒论》,直到治平年间(公元10
4、65年),国家设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奉朝廷之命整理医书,在较定《伤寒论·序》中云:“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今先校定张仲景伤寒论十卷,总二十二篇,证外合三百九十七条,除重复、定有一百一十二方,今请颁行。”这就是宋版《伤寒论》。8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赵开美的按宋版本复刻《伤寒论》,从而保存了宋版《伤寒论》的真面目。又称为“赵刻本《伤寒论》。赵刻本现存有六部,分别存于日本国立公文图书馆内阁文库、台湾省台北市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馆、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中山医科大
5、学图书馆各一部。9在公元1144年,成无己全文注解了伤寒论,名为《注解伤寒论》又称为“成注本”。南宋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成无己全文注解了伤寒论,名为《注解伤寒论》,称为“成注本”。本版由明代嘉靖年间汪济川校定并复刻而流行于世,又称为汪校本。目前,国内流行的《伤寒论》版本有:宋版本(治平本、赵刻本)成注本(成无己·注解伤寒论)10《伤寒论》特点变、辨、严、活、简变—《伤寒论》中的内容言变多而言常少,对于常规的六经病的主证及主方论述不多,绝大部分是探讨非典型的、证情疑似的、病势不定的复杂证候。通过对
6、这些复杂病情的讨论,从而揭示诊察的规律和方法。11辨—每个病篇都以“辨”字冠首,如“辨……病脉证并治”。全书都贯穿着“辨”的精神,不但要辨病在何经,而且要辨病性的阴阳,辨病位的表里,辨病性的寒热,辨邪正的虚实(也就是八纲辨证)。不但要能辨简单的证候,而且要能辨复杂的疑似的证候。严—指方药的配伍极其严谨,其中一味药的变动,或仅仅是药量的增减,作用就是显著不同,而且都有一定的规律。12活—是指具体分析的方法。辨证上很少固定证型,强调具体分析,治疗上不是刻板呆法,主张“随证治之”;方药上反对执方治病,重视加减变
7、化。简—《伤寒论》六经病篇连同霍乱,劳复等篇在内共398条条文(宋本397条),只有13404个字(赵开美复刻宋本),的确十分简要,有些条文只提出一个症状或一种脉象,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然后就出治法。这是举主略次,举变略常,举脉略证,学习时切不可独立看待。13《伤寒论》方研究方法总方:114方有名无药:2方(禹余粮丸、土瓜根方)单味药:4方两味药:8方三味药:23方四味药:23方五味药:17方六味药:8方七味药:17方八味药:6方九味以上:6方14由于选药确切,配伍非常严谨,一味药的增减,以至于药物用量的
8、多少,往往都有法度可以遵循,因此《伤寒论》被后人誉为“方书之祖”,其方剂被称为“经方”。历代的《伤寒论》注家对《伤寒论》中的方剂都有专门的解释,而临床家又对《伤寒论》方剂的运用积累了大量的临床验案,所有这些都是研究《伤寒论》方剂的宝贵资料。然而,由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家主张不一致,所以又给学习《伤寒论》方剂带来了较多的麻烦,让人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关于《伤寒论》方的研究方法,古今医家都有不少的论述,今天就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