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瑾握瑜,君子如玉

怀瑾握瑜,君子如玉

ID:39985636

大小:23.6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16

怀瑾握瑜,君子如玉_第1页
怀瑾握瑜,君子如玉_第2页
怀瑾握瑜,君子如玉_第3页
怀瑾握瑜,君子如玉_第4页
资源描述:

《怀瑾握瑜,君子如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怀瑾握瑜,君子如玉——论玉学中的君子文化摘要: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自古以来人们对玉石的青睐长盛不衰。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斑斓画卷上随处可见玉的美喻,与玉有关的历史典故不胜枚举。玉不仅具有“石之美者”的资质,同样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荀子以玉比喻人的基本属性,孔子将玉作为最高道德境界的生动体现,无一不体现了玉的人文道德色彩。《诗经》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中国古代,玉就被赋予了君子之德的人文化内涵,表现人的高尚品德和内在修养。玉学与君子文化密不可分,随着历史的积淀,人们的原始审美意识逐渐趋于理性化,关于玉文化内涵的认知逐渐深入,

2、最终形成了“金相玉质”的普遍审美,其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影响深远关键词:玉文化,荀子论玉,玉德,君子文化中国乃崇玉之邦,历朝历代,佩玉之风蔚然不衰。玉,视之温润,触之生寒,集天地灵气,凝日月精华,孕万物风采,是人们趋之若鹜的灵物、美物。玉,并非一件寻常器物,它在中国从古至今经久不衰的玉文化中,被赋予了流芳百世的人文内涵。《说文》云:“珮,所以象德也。”更有荀子“君子比德”,“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菜根谭》有云,“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君子如玉,玉如君子,在某种程度上,玉文化与

3、君子文化已水乳交融。“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玉在其高度审美价值之上同样凝聚着深厚的人文道德色彩。一、石之美者——玉的自然审美性许慎《说文》:“玉,石之美者。”玉,有着一种浑然天成的气韵,光而不耀,濯清涟而不妖。“其温润纯洁,异彩纷呈,前人形容为‘白如割肪,黄如蒸栗,蓝如靛沫,绿如翠羽,赤如丹砂,紫如凝血,黑如墨光’这种天生资质引得古往今来无数人的仰慕和追求。”杨伯达:《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续编)》,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第67页。三国时期周瑜,字公瑾,名字里包含着“怀瑾握瑜”,“姿质风流,仪容秀丽”,名如其人,素留下“

4、曲有误,周郎顾”的佳话。历史上的诗词歌赋,名言典故,均不乏玉的美喻。有一代丽人杨贵妃“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有北宋苏轼“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有竹林踏月“玉林风露寂寥清,仙妃对月闲吹笙”。大到天地山川,小到一花一木,皆有用玉来美喻。以“玉线”喻柳枝;以“玉露”喻水;以“玉痕”喻天,以“玉色”喻美人……细微之处尽显玉的自然之美,一花知世界,一叶知菩提。“玉”的世界,冰清玉洁。“玉”的典故渗透在古典诗词和文学作品的词头片尾,那看似无意的点睛之笔恰似玉石之上的一抹俏色,润物细无声地装点了古典文学。处处闪现的玉

5、文化倩影印证了中华民族对玉的自然美的特殊情感,这种情感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逐步凝聚的,具有历史的积淀性和深厚感,并同其他社会因素互相联系与结合,最终达成一种心理共识,融汇成广泛稳定的民族审美心理。杨伯达:《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续编)》,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第69页。玉的自然审美性带给人们的高贵愉悦之情是玉文化内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二、玉之比德(一)人的基本属性——荀子论玉自从孔子指出人的道德情感和理性能力是礼制文明的基本依据之后,儒家后学就不断对人的基本属性进行分析。杨伯达:《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续编)》,紫

6、禁城出版社,2004年,第26页。在这一问题的认识上,荀子与孟子的观点存在差异。孟子认为任何个体都具有四个基本起点: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所谓的仁、义、礼、智、信、包含了人的情感和潜力两方面,这便是孟子对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的认识。而荀子认为从情感的感性认识难以勾勒人的特性,只有理性能力是人所特有的。但不论孟荀,都认为人自身的某些基本特点是形成文明的基本依据。也许是机缘巧合,荀子在对于人性漫长的冥想中被一缕微光照亮,他想到了玉,因而若有所思。“石之美者”的玉是石之精华,因此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它具有着某种独特的品格,并很自

7、然地被视为对人的基本属性的比喻。荀子曰:“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山石林木之所以盛而不衰,是因为山中藏有玉石,崖岸保有生气,是因为深渊之中藏有宝珠。与《陋室铭》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意为人类之所以有文明源远流长,是因为人类有着形成文明的理性基础,即文化基座。余秋雨在《行者无疆》中写道,“文化如远年琥珀,既晶莹可鉴又不能全然透明。一定的沉色、积阴,即一定的浑浊度,反而是它的品行所在。极而言之,彻底透明,便没有文化的起点。”在荀子看来,也许理性思想便是玉质内的一丝沉淀,是一

8、切美丽无瑕,温润柔和的起点。荀子已然将玉视为人类特性的隐喻,使玉具有了更加深层的人文意义。(二)由玉的自然属性到君子之德《诗·国风·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块玉石原石需要从以石为主的材质中剥离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