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石刻考察报告

南朝石刻考察报告

ID:39980545

大小:3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6

南朝石刻考察报告_第1页
南朝石刻考察报告_第2页
南朝石刻考察报告_第3页
资源描述:

《南朝石刻考察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京东郊南朝陵墓辟邪石刻考察教师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22140308许恬誉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随处可见历史车轮留下的车辙痕迹,南朝陵墓的辟邪石刻就是其中之一。南朝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方偏安政权,历经宋、齐、梁、陈四朝,宽松的历史环境和开放的外来文化相继影响构筑了南朝文化艺术兼收并蓄的发展。南朝陵墓的辟邪石刻就是这一环境下的产物,而石刻众多的南京也将辟邪作为了城市的标志。辟邪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似狮而带翼。《急就篇》中提到:“射鬾辟邪除群凶。”唐颜师古注:“射鬾、辟邪、皆神兽名。……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小尔雅·广言》中也提到:“辟,除也。”可见辟邪具有驱邪

2、避害的意向及托。南朝陵墓前常有辟邪石雕,头上无角,吐舌挺腹,身侧有翼,长尾曳地分叉,十分精神。本次出行考察的几尊石刻虽在细节处略有差异,但总体而言也符合以上几个特征。本次考察的目标是南京东郊的南朝陵墓石刻,分别观看了萧恢墓前石刻(甘家巷农田里)、萧秀墓前石刻(甘家巷小学入口处)和萧景墓神道石刻(十月村农田里),其石刻风格大抵一致,也略有不同。一、萧恢墓萧恢墓位于南京东郊甘家巷,与萧谵墓相距不远,两者神道几乎平行。萧恢墓的两只辟邪石刻比我想象中的要大,伸臂向上才不过一半之长。两支辟邪均受到了一定的风化侵蚀,身侧有较多清晰的裂痕,东边这只尤其明显,右侧还有明显的修补痕迹;但

3、两者总体上形状完整,没有遭受毁灭性的破坏。仔细看来,萧恢墓的这两只辟邪头上无角,张嘴吐舌而拖至胸口,四肢壮硕且外侧前肢略微靠前,昂首挺胸,神情庄重;另外其身侧有翼,由六根羽毛组成,胸前有云纹状浅浮雕,独具特色。萧恢,字弘达,太祖萧顺之的第九子,聪明而通恕,乐善好施,百姓忠于爱戴,死后谥号“忠烈”,被称为鄱阳忠烈王。根据帝陵和王侯墓前分别放置麒麟和辟邪的规制,萧恢墓的建制符合王侯墓神道的要求;然而现有资料表明,虽有神道石刻,萧恢墓至今仍未被发现。二、萧秀墓萧秀墓位于同在甘家巷的甘家巷小学,据考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组南朝石刻,外围由钢筋搭建的大棚作为保护。萧秀墓的神道现今为通

4、往甘家巷小学教学楼的必经之道,现代建筑和古代遗迹共存,充满意趣。自神道口起,依次排列了辟邪石刻,石碑,石柱和石碑,其具体观察如下:辟邪:左右各两件,相互面对,比之前看到的石刻都要小一些,形状却相同。两侧翎羽清晰,尾巴拖至腹下并分叉开来,胸前云纹似是浅刻,更显古朴。石碑:左右各两件,均只剩龟趺,原先应该有碑。从南向北站位的右手侧保存较好,左侧则头部已残且后背有大裂痕。不同唐朝及以后时期雕琢瑰丽的石刻龟趺,这两座较为古拙,风化也有些严重。石柱:左右各两件,坐南朝北方向右手边柱身已经消失仅剩底座,左侧的则相对完好。基座为方形,似有雕刻但无法辨认,上承圆座,有两龙含珠相对环绕;

5、右侧柱身部分完好,但顶部残缺,无法辨认文字。石碑:左右各两件,有完整的龟趺和石碑,龟趺与前述者基本一致,而石碑风化严重,仅左侧可以隐约看见“梁故散骑常侍司空安成康王之碑”的字样。一、萧景墓梁吴平忠侯萧景,为梁武帝萧衍的堂弟,其墓的神道石刻存有一辟邪和一石柱,也称墓阙,位于十月村村口,因为其保存程度高而出名。首先是辟邪石刻。这座石刻与之前所见的大抵相似,足有两人高;右前肢迈出一步,昂首姿态更为精神,据说也是南京标志的原型。石刻左侧云翼保存完整,是我见到的翎羽纹路最清楚的一座辟邪。再是那石柱墓阙。石柱就在路边,和辟邪一路相隔,几乎没有损坏,高度目测六米有余。最下面是方形基座

6、,浮雕模糊不清;再上圆形托盘,刻有含珠交尾的龙形浮雕;再往上是瓜棱纹的柱身,顶端有绳辫纹和交龙纹。纹带之上看不清楚,只能借助照片观察:再向上是三个长发赤足且袒胸负重的力士形象,仅有一面,力士托着石碑,从右至左反书“梁故侍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之神道”,上托莲花座盘,最顶端是一只张嘴吐舌、昂首挺胸的小辟邪。查询资料可知,石柱侧面的是三个礼佛童子的形象,应该与佛教与关;而顶端小石碑上的文字也被成为“反左书”。综上所考,我对于南朝陵墓石刻有了初步的认识。南朝的石刻受其时代性的开放环境影响,艺术表现上呈现着古朴与精致、凶猛与高洁(石座上的猛兽和顶端的莲花形象)等矛盾性

7、元素的交杂,不仅承接了秦汉以来石刻艺术的恢弘大气,也奠定了走向唐朝成熟发展的基础。除探究南朝石刻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外,关于古迹保护的问题也引人深思:且不说有多少古代遗迹因为现代化建设而消失,仅从这几座辟邪的保存情况就可窥见一斑。萧恢萧景墓石刻均在农田里,除政府所立的文化古迹证明外并没有更多保护措施,任何人都能随意观赏乃至触碰,风化侵蚀严重,这对于石刻的保护存在巨大的潜藏威胁。对我们来说接触这些历史沧桑的见证固然是好,但我更希望它们能被保护起来,见证更多的时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