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975887
大小:5.37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7-16
《[文学]冯梦龙和“三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冯梦龙和“三言”一、冯梦龙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等,长洲(今苏州)人。他少有才气,狂放不羁,但一生功名蹭蹬,五十六岁才补岁贡生,任丹徒县训导。四年后升福建寿宁知县。崇祯十一年(1638)秩满离任,归隐乡里。明王朝灭亡后忧愤而卒。他毕生从事通俗文学的搜集、整理和编辑工作,是我国著名的、被称为“全能”的通俗文学家。他增补、改编了长篇小说《平妖传》、《新列国志》;创作了传奇《双雄记》、《万事足》两种,改编了他人传奇十余种,曾合刊为《墨憨斋定本传奇》。他还纂辑过文言小说杂著《情
2、史》、《古今谭概》、《智囊》及散曲选集《太霞新奏》等。万历四十年(1612)前后,他曾搜集、编印两部民歌集《挂枝儿》和《山歌》,收录盛行于吴中的民间歌曲八百多首,目的是“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山歌序》)。但他一生在文学上的最大成就还是“三言”的编辑。冯梦梦特别推崇通俗小说。他认为:“大抵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谐于里耳。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则小说之资于选言者少,而资于通俗者多。试今说话人当场描写……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日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古今小说序》)。说明冯梦龙
3、已明确意识到通俗小说在广大群众中具有深刻的艺术影响。他还认为通俗小说能够“与《康衢》、《击壤》之歌并传不朽”,甚至可为“六经国史之辅”(《醒世恒言序》)。他收藏了很多古今通俗小说,在天启年间(1621—1627),择其可以“嘉惠里耳者”共一百二十篇,分别编辑成《古今小说》(天启初年编,茂苑野史氏撰,绿天馆主人序)、《警世通言)(天启四年1624,可一居士评,无碍居士校)、《醒世恒言》(天启七年1627,可一主人评,墨浪主人校)。其中《古今小说》在天启七年以前改名《喻世明言》,合称“三言”。冯梦龙还在《醒世恒言》序中指出:“三言”命名
4、的用意是:“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则习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也。”很显然,作者编辑“三言”的目的,在于劝谕、警戒、唤醒世人,有明确的社会功能。二、“三言”的内容和艺术“三言”的内容,包括冯梦龙搜集并加工整理的宋元旧篇五、六十种和明代拟话本,包括冯梦龙自己写作的话本共有六、七十篇。各篇标题均按长篇章回小说样式,编成字数整齐的回目(单句)。这部“三言”成为宋元明三代短篇活本和拟话本最重要的一部总集,被称为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宝库。“三言”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强有力
5、地进一步推动了白活短篇小说创作的发展。《三言》所收录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其中有对佞臣的谴责和对良吏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富易交、贵易妻行为的鞭挞,也有不少描写市井生活的作品。如《闹樊楼多情周胜仙》、《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施润泽滩阙遇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等等。这些描写市井生活的作品,强调人是情种,人情应受到尊重,道德标准,婚姻原则,都应以人情为基础,反对用封建名教、传统观念来束缚人性,摧残人情。这就在婚姻问题上提出了新标准:彼此尊重,倾心相爱。而门第、权势、富贵和等级全被唾弃了。这种以宣扬
6、优美人情为中心内容的作品,不仅有别于士大夫那种帮忙、消闲的文学,而且与传统诗文所表达的主题,也有很大的不同。这些作品体现了充满生命活力的市民思想意识和审美趣味。这在当时有着冲击封建礼教、习俗,为“人性”张目的意义。蒋兴哥在善良的感情支配下,与有不贞节行为的妻子重新和好;杜十娘一旦发现李甲负情,为珍惜人的尊严,便毅然沉江而死,决不用“百宝箱”去乞求苟活;卖油郎秦重之所以博得花魁女莘瑶琴的欢心,就在于他的忠厚老诚,知情识趣,尊重她的人格。莘瑶琴决心委身事之,就在于他看清了衣冠于弟,均是为了自己的欢乐去制造别人的痛苦的酒色之徒。《三言》是
7、一个时代的文学。它的价值,在于多侧面而又逼真地反映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社会面貌。呈现在读者眼前的犹如一轴用绚丽色彩描绘的社会各阶层生活景象的画卷。这轴画卷,虽不是尽善尽美,但确是再现了时代的风貌,能使人从中得到一般公私典籍中所没有的东西。不过,《三言》里也有一些描写神仙道化,渲染因果报应,宣扬伦理纲常的作品。总之,尚情、讲理、好货、寻欢、指奸斥佞、求仙访道……凡是人所共知、共好、共言、好习之事,在《三言》里都得到热情的描写。这种在歌颂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新思想的同时,又掺杂进了消极、腐朽、庸俗的旧意识,也就是说,进步与落后、精华与
8、糟粕、美与丑,交错混杂在一起,正是晚明这个特定时期的市民文学的基本特征。在表现艺术方面,冯梦龙已开始注意到描写真假关系,《警世通言序》中指出:野史尽真乎?曰:不必也。尽赝乎?曰:不必也。然则去其赝而存其真乎?曰:不必也。……人不必有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