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5797-2011 小麦丛矮病测报技术规范.pdf

GBT15797-2011 小麦丛矮病测报技术规范.pdf

ID:399721

大小:168.4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07-30

上传者:U-1035
GBT15797-2011 小麦丛矮病测报技术规范.pdf_第1页
GBT15797-2011 小麦丛矮病测报技术规范.pdf_第2页
GBT15797-2011 小麦丛矮病测报技术规范.pdf_第3页
GBT15797-2011 小麦丛矮病测报技术规范.pdf_第4页
GBT15797-2011 小麦丛矮病测报技术规范.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GBT15797-2011 小麦丛矮病测报技术规范.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65.020.01B16a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797—2011代替GB/T15797--1995小麦丛矮病测报技术规范Rulesformonitoringandforecastofthewheatrosettedwarf(wheatrosettestuntvirus)2011-09-29发布2011—12-01实施宰瞀鹃鬻瓣警辫瞥翼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目次GB/T15797—2011前言⋯⋯⋯⋯⋯⋯⋯⋯⋯⋯⋯⋯⋯⋯⋯⋯⋯⋯⋯⋯⋯⋯⋯⋯⋯⋯⋯⋯·⋯⋯⋯⋯⋯⋯⋯⋯⋯⋯⋯1}苣围···⋯⋯⋯⋯···⋯⋯⋯⋯-⋯---··⋯⋯⋯⋯--··---⋯···-··--·⋯··⋯⋯⋯···⋯⋯⋯⋯⋯⋯⋯⋯···2术语和定义⋯⋯⋯⋯⋯⋯⋯⋯⋯⋯⋯⋯⋯⋯⋯⋯⋯⋯⋯⋯⋯⋯⋯⋯⋯⋯⋯⋯⋯⋯⋯⋯⋯⋯⋯3发生程度分级指标⋯⋯⋯⋯⋯⋯⋯⋯⋯⋯⋯⋯⋯⋯⋯⋯⋯⋯⋯⋯⋯⋯⋯⋯⋯⋯⋯⋯⋯⋯⋯⋯4灰飞虱虫量和带毒率调查⋯⋯⋯⋯⋯⋯⋯⋯⋯⋯⋯⋯⋯⋯⋯⋯⋯⋯⋯⋯⋯⋯⋯⋯⋯⋯⋯⋯⋯5病情调查⋯⋯⋯⋯⋯⋯⋯⋯⋯⋯⋯⋯⋯⋯⋯⋯⋯⋯⋯⋯⋯⋯⋯⋯⋯⋯⋯⋯⋯⋯⋯⋯⋯⋯⋯⋯6预测方法⋯⋯⋯⋯⋯⋯⋯⋯⋯⋯⋯⋯⋯⋯⋯⋯⋯⋯⋯⋯⋯⋯⋯⋯⋯⋯⋯⋯⋯⋯⋯⋯⋯⋯⋯⋯7测报资料收集、汇报和汇总⋯⋯⋯⋯⋯⋯⋯⋯⋯⋯⋯⋯⋯⋯⋯⋯⋯⋯⋯⋯⋯⋯⋯⋯⋯⋯⋯⋯⋯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小麦丛矮病⋯⋯⋯⋯⋯⋯⋯⋯⋯⋯⋯⋯⋯⋯附录B(资料性附录)小麦丛矮病发生程度与主要预测因子的关系⋯⋯⋯⋯⋯⋯⋯⋯⋯⋯⋯⋯⋯附录C(规范性附录)小麦丛矮病模式报表⋯⋯⋯⋯⋯⋯⋯⋯⋯⋯⋯⋯⋯⋯⋯⋯⋯⋯⋯⋯⋯⋯⋯一Ⅲ···1---1···I⋯2···3---3···3⋯4⋯7⋯8 刖罱GB/T15797—2011本标准代替GB/T15797--1995《,J、麦丛矮病测报调查规范》。本标准与GB/T15797--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本次修订增加了小麦丛矮病预测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将原来标题中的“测报调查规范”改为“测报技术规范”;——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对“介体传播”、“传毒介体”、“病情严重度”、“病情指数”等重要术语和病情判别标准进行了规范;——增加了全国统一的小麦丛矮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修改了“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虫量调查”和“带毒率测定”两项条目,将其内容合并为“灰飞虱虫量和带毒率调查”一大项;——删除了“毒源调查”中“诱测圃发病率调查”和“夏谷发病率调查”的内容,将“田间自生麦苗发病率调查”的内容归入“秋季灰飞虱虫量调查”;——删除了正文中分别出现的各调查项目表格,将其内容编成一系列完整的样表,作为规范性附录A,并在该份样表中增加了“小麦丛矮病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记载表”;——增加了小麦丛矮病冬前和春季发生模式报表,作为规范性附录,要求定时汇报;——增加了小麦丛矮病发生程度与主要预测因子的经验关系,作为资料性附录,供各地参考借鉴。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市植保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玉英、曾娟、杨建国。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5797--1995。Ⅲ 1范围小麦丛矮病测报技术规范GB/T15797--2011本标准规定了小麦丛矮病病情严重度和发生程度分级、灰飞虱虫量和带毒率调查、病情系统调查和普查、预测方法及测报资料收集、汇报和汇总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小麦丛矮病调查和预测。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介体传播vectortransmission病毒依附在其他生物体上,借助其活动而进行的传播及侵染。2.2传毒介体thevectorofWRSV传播病毒的生物体,种类很多,主要有昆虫、螨类、线虫、真菌、菟丝子等,以昆虫最为重要。注: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a(Fall6n)]是小麦丛矮病毒(wheatrosettestuntvirus,WRSV)的主要传毒介体。灰飞虱一旦获毒可终生带毒,但不经卵传毒。带毒若虫越冬时,病毒可在若虫体内越冬。灰飞虱吸食病株后,病毒在虫体内需一段循回期才能传毒。2.3病情严重度severitylevelofdisease植株或器官发病的程度。注:小麦丛矮病严重度,以植株整体矮化程度、叶片黄化和缩小程度、分蘖增加程度、能否抽穆和穗粒变小和减少程度等要素划分,共分4级:0级——正常无病;1级——植株矮化,高度比健株矮30%以内,叶片有退绿条点或条纹,能抽穗,但小穗比正常穆少5个以上;2级——植株矮化,高度比健株矮50“左右,叶片变细,呈黄色,分蘖增加,少数能抽穗,穗形变小,秕粒较多;3级——植株严重矮化,叶细小,色程黄,分蘖丛生不拔节或少数能拔节但不能抽穗,或有穗无粒或秕粒更多。2.4病株率therateofdiseasedindividualplant调查发病的小麦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比率。2.5病情指数diseaseindex病害发生的普遍性和严重程度的综合指标,用以表示病害发生的平均水平,按式(1)计算:J:娶掣立×100L3‘一×^式中:I——病情指数5{——各严重度级值‘£。——各严重度级值对应病株数;L——调查总株数(本标准中株是指单茎)。3发生程度分级指标小麦丛矮病发生程度以当地发病最重时期的平均病株率、参考发病面积比率确定。划分为5级,即】 CS/T15797—201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各级指标见表1。表1小麦丛矮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发生程度指标1缀2级3级4级5级平均病株率o.140发病面积比/%130注:x——平均病株率}y——发病面积比。其中发病面积比为参考指标。4灰飞虱虫量和带毒率调查4.1虫■调查4.1.1调查时间秋季,自小麦播种前一个月开始,至小麦播种后10d止;春季自旬平均气温达10℃以上、灰飞虱开始活动时起,至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末期止。每5d调查一次。4.1.2调查地点秋季,选择杂草和tl生麦苗较多的麦田或附近沟渠3处,随机取5点;春季,选择当地主要种植形式(如平作田或间套田),按播种期早、中、晚选3块田。4.1.3调查方法每块田单对角线5点取样。笼取样法:用木架、粗铁丝等支持物制成33cm×33crn×33cm的笼框,四周用白纱布匿住,在样点扣笼后,用手或棍棒在笼内搅动,待灰飞虱跳到纱布上,进行观察计数。塑料布取样法:用白色塑料布一块,在中间剪成33cm×33cm的方孔(三边剪成缝、留下一边不剪),对准样点铺上塑料布,揭开方孔,再将孔中的灰飞虱赶到塑料布上,进行观察计数。每点拍查面积为0.11rti2(33cn'l×33cm),计算点内虫口密度,折算为每平方米虫量,结果记人灰飞虱虫口密度调查表(见表A.1)。4.2灰飞虱自然带毒率测定4.2.1调查时间在秋季小麦播种前一个月和春季小麦开始返青时,各调查一次。4.2.2调查地点和方法选择本地区的感病小麦品种为指示植物,结合虫量词查,在各调查对象田按虫量比例捕虫(秋季可按雌雄各占50%的比例采虫;春季采集越冬后的若虫),选用下述方法中之一种进行测定,测定总虫量不少于200头。先在防虫条件下育苗,于麦苗长出芽鞘时取单苗,根部设法保湿,以不使苗枯死。然后把单苗放在指形管或试管等容器内,接上单虫,管上标明虫号,2d后换下麦苗,按号移栽到防虫条件下培养,观测发病情况。同一批虫重复接三批麦苗。在防虫条件下,单粒播种小麦,出苗前即用小型玻璃灯罩、粗玻璃管或小尼龙罩扣苗,单苗接单虫,接虫期间每天检查一次接虫死活,接虫6d后灭虫。自接虫日起15d后调查发病苗数。按式(2)计算灰飞虱的自然带毒率,结果记入灰飞虱自然带毒率测定记载表(见表A.2)。CH=·导×100⋯⋯⋯⋯⋯⋯⋯⋯⋯⋯(2)二式中:H——自然带毒率,%;S——发病麦苗数,单位为株;Z——接种总麦苗数,单位为株。2 5病情调查GS/T15797—20115.1系统调查5.1.1调查时间小麦秋苗期至越冬前及返青期至灌浆期,每10d调查1次。5.1.2调查田块在一个地区按小麦播种期早、中、晚选择三块田作为调查对象田。5.1.3调查方法每块田单对角线5点取样,两头的点应落在地边的第三行或第四行,其余3点等距取样,每点查200株,计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将调查结果记人小麦丛矮病病情系统调查表(表A.3)。冬前发病高峰期的病株率,作为秋季毒源数量。5.2病情普查5.2.1调查时间秋季小麦越冬前、春季起身期和灌浆期至乳熟期各普查一次。5.2.2调查方法选择能代表当地小麦主栽品种、不同生态环境(杂草多少等)和种植方式(平播或套播等)的5块田,单对角线5点取样,调查与目测估计相结合进行,统计不同病株率的发病面积。将结果记人小麦丛矮病病情普查表(见表A.4)。6预测方法根据灰飞虱带毒情况、早播和套种小麦面积比例,以及品种抗病性和天气情况,采用综合分析法预报发生趋势,如灰飞虱迁入时期、数量和小麦丛矮病发生面积和程度等(发生程度与主要预测因子的关系参见附录B)。7测报资料收集、汇报和汇总7.1资料收集小麦播种期和各期播种的小麦面积,套作麦田面积及其他必需的栽培管理资料,主要品种的栽培面积、生育期和抗病性,以及当地气象台(站)主要气象要素的预测值和实测值。7.2资料汇报全国区域性测报站每年定时填写小麦丛矮病模式报表(见附录c)报上级测报部门。7.3资料汇总对小麦丛矮病发生期和发生量进行统计汇总,记载小麦种植和丛矮病发生、防治情况,总结发生特点,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记入小麦丛矮病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记载表(见表A.5)。 GB/T15797--20114站名站址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小麦丛矮病年)(北纬:东经:海拔测报员负责人(盖章) 衰九1灰飞虱虫口密度调查裹GB/T15797—2011杂草种类调查面积/成(若)虫/虫口密度/调查日期类型田小麦生育期备注或小麦品种头(头/m2)表A.2灰飞虱自然带毒率测定记载衰调查类型田取样地接虫苗散/发病苗数/自然带毒率/日期小麦品种小麦生育期株%备注表A.3小麦丛矮病病情系统调查表调查地块总各点病株散/株病各级病株数/株病谓查株情备注日期名称品种播期面积数/12345合计率/01Z3指株%数衰A.4小麦丛矮病病情普查裹调查地点种植调查不同病株率的发病面积/667m。毁种面积/面积/0.1%0.1%~10%~20%~30%~40%备注日期方式总计667m2667rp_2以下10%20%30%40%以上 GB/T15797—2011表A.5小麦丛矮病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记载表小麦种植情况:小麦面积/hm2耕地面积/hm2小麦面积占耕地面积比率/%主栽品种抗病品种面积/hm2占小麦面积比率/“旱播面积/hm。占小麦面积比率/“灌溉面积/hm2占小麦面积比率/“小麦丛矮病发生情况:发病面积/hm2占小麦面积比率/%受灾(达防治指标)面积/hm2占发病田面积比率/%成灾(减产30%以上)面积/hm2占发病田面积比率/“防治情况:防治面积/hm2其中拌种面积/hm2喷药面积/hm2最终发生程度实际损失/t挽回损失/t发生和防治概况与原因简述:注:麦收后汇总全省情况,省站及时上报。6 附录B(资料性附录)小麦丛矮病发生程度与主要预测因子的关系裹B.1小麦丛矮病发生程度与主要预测因子的关系CB/T15797—2011小麦丛矮病发生程度灰飞虱自然带毒率田问毒源数量小麦早播或秋作物田中套播面积大发生35%以上多大偏重发生20%~30%多较大中度发生10%~20%较少较小轻度发生10%以下少小7 GB/T15797--2011附录C(规范性附录)小麦丛矮病模式报表衰c.1小麦丛矮病冬前发生模式报裹(MQCAA)序号查报内容查报结果1瘸虫模式报表名称M02AA2调查日期(月/日)3秋季灰飞虱发生高峰期虫口密度/(头/r.2)4灰飞虱自然带毒率/“5小麦早播或秋作物田中套播面积比率/%6小麦早播或秋作物田中套播面积比率比历年平均值增减/(+%或一%)7秋季普查麦苗病株率/%8麦苗病株率比历年平均值增减/(+“或一“)9预计翌年发病程度/级lO预计翌年发病面积/hm2注:汇报时阔:11月25日。表C.2小麦丛矮病春季发生模式报表(MCCAA)序号查报内容查报结果1病虫模式报表名称MCCAA2春季发病始期(月/日)3比常年发病早晚/d4最近调查日期(月/日)5灰飞虱虫口密度/(头/m2)6灰飞虱自然带毒率/%7小麦返青期病田率/“8病田率比历年平均值增减/(+%或一%)9发病田平均严重度10平均严重度比历年平均值增减/(+%或一%)ll瑗计当年发病程度/级12预计当年发病高峰期(月/日)13预计当年发病面积/hm2注:范报时间:3月5日。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