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970617
大小:3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1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2001年7月2日校务会议通过)(2003年11月12日修订) 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了规范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根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办法(试行)》,特制定本办法。 一、毕业论文(设计)组织领导 第一条各学院负责本单位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确定、指导教师的分派、指导过程的监控、论文(设计)答辩的组织与实施、论文(设计
2、)质量的评估、论文(设计)存档等各环节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第二条教务处对全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常规管理与协调。 第三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提交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决定。二、毕业论文(设计)选题 第四条各学院应组织富有教研经验的副教授以上的教师拟定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选题,经学院审定后于毕业年级第七学期第三周报教务处备案,并向学生公布。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数量原则上不得少于毕业生人数。 第五条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符合以下要求:1、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大纲的要求;有利于巩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有利于激发
3、学生的创新精神。2、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反映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向。3、论文(设计)题目难度和分量适中。 第六条学生可在学院公布的参考选题之外经导师同意自拟论文(设计)题目,但须符合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要求,并经学院审定。题目选定后,除指导教师同意并报学院备案外,中途不得随意变更。 三、指导教师及其职责 第七条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应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参与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应达90%以上。每位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一般不得超过12篇。 第八条指导教师的职责: 1、审定学生论文选题。 2、审阅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并提出指导意
4、见。 3、拟定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提出写作要求,规定学生提交毕业论文(设计)初稿、定稿的期限,并指定主要参考文献。 4、定期检查学生写作进度,审阅毕业论文(设计)初稿、修改稿并提出修改意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5、全面审查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客观、公正地写出不少于200字评语并给出书面评定成绩。 6、指导学生做好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的准备工作,按照学院的安排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工作。 7、填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及答辩过程控制表》,对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各环节予以认真记载。 四、论文(设计)撰写与制作要求 第九条学生选定题目后,在
5、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查阅参考文献,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本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状况,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不少于2500字的开题报告书,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按指导教师下达的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即本文第十条之规定撰写论文(设计)。学生应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初稿,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能定稿。毕业论文(设计)定稿后,按本办法第十条第3款的要求制作5-7份论文(设计)正式文本,交所在学院。 第十条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应符合下列规范要求: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针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术研究,提倡学术争鸣。2、观点正确,概念清楚,结构严谨,论
6、证充分,逻辑严密,语言流畅,无错别字。3、毕业论文(设计)由题目、中外文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字数不得超过20个汉字,题目过长时可设副标题。 中文摘要不少于800字,并附有3-5个关键词。 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15000字。文中各层次序号依次用一、(一)、1、(1)、①等标注。 论文注释不得少于20个,注释一律采用尾注,至少有一个外文注释。 参阅著作3部以上、论文12篇以上,其中至少有2篇外文资料。 4、使用学校统一制作的论文(设计)封面,并填写有关栏目。论文正式文本采用打印或手抄方式制作。凡采用打印的,使用宋体小4号字,
7、A4幅面的纸张;凡采用手抄写的,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论文专用稿纸。 五、论文(设计)答辩 第十一条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每篇论文(设计)必须经过答辩程序。毕业论文(设计)定稿后,指导教师书面评阅成绩为C级(合格)以上的,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第十二条各学院根据需要成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答辩工作进行组织、协调。 各学院根据需要设立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答辩小组成员须具有讲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