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966745
大小:9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16
《金庸分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内容摘要根据2007年的“百位华语作家”排名,金庸再次以微弱的票数位居鲁迅之后,排名第二。为何一个封笔已经30余年的武侠小说作家能够力压巴金,郭沫若等老一辈文学巨匠以及韩寒,郭敬明等时尚新人?金庸的作品为什么能够如此成功?作为众多文化产品的核心层,他的作品还能开发出哪些衍生品?金庸的成功能为以后的网络文学提供哪些程式?这些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下面我们试图通过对金庸本人,他的文学作品及相关文化衍生品的分析,来得出一些结论。关键词:金庸文化产品衍生品程式金庸文化产品分析一、“程式中的作者”与符号作为古往今来获得了最多荣誉称号的通俗小说作家,金庸显然是个
2、“程式中的作者”。程式中的作者,即运用程式、类型来进行文化生产的文化产品创作者。而金庸则利用自己个性化的创新,为武侠小说这种文化产品类型的配方程式奠基,从1955年创作《书剑恩仇录》到1972年用一部颠覆武侠,将解构主义发挥到极致的《鹿鼎记》封笔,金庸在改造与奠基的过程中从一个在报纸上连载小说的记者成长为一名精通文学创作与政治局势的风流才子。从符号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分析,金庸两个字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武侠小说作者的笔名,它已经拥有了丰富的所指:众多的小说,武,侠,抑或武侠。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不仅为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名誉效益,也
3、为众多的文化生产带来了巨大的资源。二、金庸武侠小说的特征与成功之处(一)配方程式与程式配方金庸的文学作品是介于所谓的”精英文化产品“与”大众文化产品“之间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金庸在有意无意间创造了新的程式,并运用这个程式进行文学创作,直至《鹿鼎记》的诞生。金庸没有使用“仇恨——成长——复仇”的老套模式,而是创造了“仇恨——困惑——醒悟”与“寻找——爱情——困惑——成功或失败”的双线交叉模式,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在一系列机缘巧合之中,记录主人公从一个小人物成长为一代豪杰的过程。在《天龙八部》里没有采用单一的主人公叙事而是使用多主人公的模式。三位性格迥
4、异的主人公的故事平行叙述,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交叉,在高潮部分三位主人公终于聚集在一起,再次以萧峰为中心,回归到传统的模式中。《鹿鼎记》可以说是新的程式配方,也可以说是对旧的程式的解构。不再是拥有国仇家恨的未来英雄,一个市井小人物在一系列机缘巧合之中升官发财,抱得美人归,最终成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超级市井人物。作品中的反面人物与正面人物的界限不再是清晰可见的,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现实无时不刻地围绕着主人公,作品通篇都在采用一种无厘头式的风格,金庸本人也在成功解构自己的程式之后,为自己伟大的写作历程漂亮地谢幕。(二)高概念对程式的程式这里借鉴好莱坞的
5、高概念电影的定义,引入高概念文学作品的定义。高概念文学作品,即将以往成功的模式或元素通过巧妙地复制与组合,创作出的新的文学作品。可以说,金庸的文学作品都是高概念的文学作品,是一种对程式的程式,即将一些永恒的元素与程式纳入自己创造的程式中。例如《神雕侠侣》,完全就是金庸模式中植入了爱情元素,侠义元素,民族斗争元素以及“复仇”的模式;《天龙八部》中也是引入了爱情元素,侠义元素,民族斗争元素以及“仇恨——追寻——复仇”的模式,只不过另外加入了金庸自己对民族斗争和佛学的感悟而已。从另一个方面,高概念也是金庸的另一种模式,而这种模式,连最终的颠覆之作《鹿鼎记
6、》也没能将其解构,《鹿鼎记》中也是在主人公成长的过程中植入了诸多上述的元素以及无厘头的风格,最终还有金庸自己的对社会和友谊等社会元素的理解,以一个相对开放式的而结局结束。金庸企图在创作生涯的结尾摆脱程式的束缚,却还是在无意中归结在另一个程式中。(一)创新的历史思考与思想价值金庸的成功不仅在于对程式和元素的把握与使用,还在于其对历史,政治的深邃思考和独特见解。民族的争斗是无所谓对与错的,两种意识形态的矛盾最终是以武力解决的。在这种矛盾之下,金庸借萧峰之口将自己的观念表述出来,使其作品拥有了深刻的内涵与思想价值,将自己的作品与其他的通俗小说区别开来,也
7、为自己赢得了大家的称号。(二)连载的形式金庸的小说没有采用直接出版的方式,而是采用报刊连载的方式,这样不仅让作品更具有吸引力,也可以及时地加入作者新的观点,对应受众的反应及时进行修改,补充新出现的时尚元素。(五)成功的因素如前面所分析,金庸小说的成功,主要有三个原因:(1)创新的组合,程式的创新,少见的复杂的情节,新奇的故事,引人入胜的内容都是让受众眼前一亮,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奇感,报刊连载的新形式,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作品不再是强行地灌输给受众,等待让受众慢慢消化,而是让受众在主动地接收不完整的故事后,令他们自己去期待和猜测,去补充,转换了创作者与
8、受众的关系,有了读者的互动参与环节;(2)高概念,将各类元素的整合植入,使不同产品受众都能找到契合自己的一部分,受众完全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