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944600
大小:23.2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7-15
《整理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征文比赛-老家峒场的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征文比赛-老家峒场的变迁老家峒场的变迁我上世纪70年代中期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里有连绵不断的群山,群山之中形成一个个小洼地,叫做“峒场”或“弄”,通常一个峒场或弄算一个“屯”。这些峒场有大小不同各种形状,老家那个峒场,处于周边数个峒场的中间位置,面积相对较大,呈扁长形,峒场里有20多户人家,有周边唯一的一所学校(教学点)。1978年正好是我懵懂记事的时候,可以说,我与改革开放一起成长,老家峒场30多年以来的变迁,恰好是农村改革发展伟大成就的一个小缩影。1.改革开放初期孩童时代对年份没有印象,我们那儿大概是1981年开始实行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于之前的公社、大队、生产队模式,我有所记忆。我们那个生产队由邻近三个峒场约40多户人家组成,农具、土地等生产资料归公,农民统一称为“社员”。每天由队长给社员安排农活集体出工,不到劳动年龄的孩子们,在大人的指挥下干些相对轻松的活,如:拨草、撒种子、剥玉米棒、晒玉米等,生产队则视情况给记点小工分。秋收或年底时按社员累积工分数量分配粮食作物。生产队有饲养场,猪、牛等牲畜有专人饲养,每家有一块自留地,可以养一些猪、鸡,但猪养大后要统一卖给食品站。每到临近年节,大人会拿着分配到肉票、布票到食品站、供销社购买猪肉和布料等,那是小孩们最期待的时候。我
3、印象最深的,是生产队晚上经常在学校操场召开社员大会、以及秋季或年底召开的粮食作物分配大会,场面热闹非凡,大人们忙着称重、分配粮食,小孩子则躲在堆成小山包似的玉米棒里捉迷藏或玩耍;还有每年一两场公社放映队下队放电影,那热闹、欢乐、兴奋的场面至今难忘。听大人说,这种生产模式看似热闹,但生产效率低,大多数家庭经常面临着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生产资料、生活用品非常匮乏。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之前那种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再延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效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80年代中后期起,除了种好自家的土地之外,峒场里的中青年劳动力有的外出或就近打工,有的做起了小商
4、小贩,有的当了个体户,有的发展特色种养业,乡亲们有了更多的收入来源,可支配收入来源逐渐增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2.路在城里人的眼中,峒场是偏僻与落后的代称。千百年以来,先辈们在这些峒场与集市之间、每个峒场之间修建或走出了一条条路,这些路有平坦的,更多则是崎岖小路、山路,文人笔下常称之为羊肠小道。老家峒场距离公社(乡政府)驻地约4公里,穿越3个峒场,这条山路一般步行需要1个小时左右。在我的记忆中,无论是赶集、走亲戚还是外出求学回老家,这条羊肠小道留下了我无数的脚印:小学四年级到初中毕业,每周日下午挑着一小担柴火加上一周所需粮食,从家里赶到乡里的学校;每周五下午
5、,则大多是轻松快乐地跟着伙伴们一路回家;后来到县城上高中,到外省上大学,以及工作以后,则是隔一段时间(如学期结束或重大节日)才回家一次,仍然是乘车到乡里之后步行回家。大人们为了生计,则更是在这条山路了洒下了无尽的汗水:每次赶集把山里的柴火或特产挑到集市上出售,然后再从集市上把生活所需的物品挑回来,遇到内涝洪水等自然灾害年份,还需要从集市上购买成百上千斤玉米、谷物回来养猪或食用,等到好不容易把猪养大,抬到圩上卖又是需要好几个人费半天劲。这都还不算什么,由于交通不便,有产妇难产或村民突发重病抬到半道离世的悲剧也曾发生,当然,也不乏赶圩归来失足掉落路边崖下浑身是伤
6、的醉酒人。峒场小路不仅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不便,更给村民们的农业生产造成麻烦,无论是平地还是山腰上的坡地都只有小路、山路相连,种地、收成、砍柴、割草喂牛羊等都需要付出力气和汗水。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我周末或假期回家都跟着大人下地干农活,由于只会用右肩挑担,不会换肩,后来好像造成左右两肩一高一低,常自虐自己是个残疾人。在这些山路上,我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劳动的艰难与辛酸,也真正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境和含义。1994年,县、乡政府通过组织农民义务派工或以工代赈等方式,开始实施通村公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老家峒场刚好位于乡政府通往另
7、一个行政村的必经之路上,这条通村公路终于被提上建设日程。政府采用包干的方式,给沿线受益群众分配筑路任务,乡亲们花了六年时间,在2000年修成能勉强通农用车的机耕路。随着政府扶贫攻坚投入的逐步加大,2003年机耕路铺成砂石路,路况稍微好转,小汽车、柳微车可以通行。通村公路从老家峒场的半山腰经过,大家乘车到一个固定岔路口下车,需要走一段大约半公里的山路才能到家,为了解决屯级公路连接到村级公路的问题,乡亲们在2005年修通了通屯公路。2013年,受益于村村通硬化公路政策,村级砂石公路被硬化成了水泥路。2015年,通过财政一事一议补贴政策和在外工作老乡捐款筹资,峒场
8、的1.1公里屯级路被硬化成水泥路,每家每户都有水泥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