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ID:39937284

大小:30.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15

上传者:U-2437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_第1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_第2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_第3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_第4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李彦明(西吉县田坪乡中心小学宁夏固原756200)摘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完成共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策略;恰当一、引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以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合作为基础,合作确定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1]。”而小组合作学习是根据这一理念,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教材内容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或团体的形式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课题。当然,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及意义(一)概念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学生依不同性别或能力混合编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帮助,彼此指导,共同努力学会教师每节课安排的内容,并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流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也较好地解决了有限的课堂时间和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矛盾。(二)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三、文献综述通过文献查阅发现大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论述颇多,涉及内容广泛。与本课题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果。蒋欣宏老师的《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式学习的策略研究》的相应策略:“成功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教师当好促进者这一角色,完善评价机制[4]。”易春华老师的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优化组合,强化合作;设计问题情境,当好引导者;优化师生关系,当好合作者的策略[5]。”吴智敏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指出:“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开发利用教学系统中的各种动态因素,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使学生在共同目标的引导下,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并以小组成绩为评价依据,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进学生知识建构、良好心理品质和情感发展的一种教学策略[6]。”从查阅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后,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完成共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小组中学生能主动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增多。“在小组学习中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的群体协作精神能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2]因此,从新授内容尝试、教学难点解决、练习探究答案、整理归纳知识这几个环节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四、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的策略(一)在新授内容尝试时组织小组合作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掌握新知识,但有的知识光靠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反复机械地训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不能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而要努力地拓展“研究”的时空,有所选择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广阔的、开发性的时空中,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果实,通过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所学的知识,有时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去发 现。如在教一年级第二学期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列出算式15-8,再让他们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独立思考答案,然后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由于学生先是独立思考,所想的方法也就不一样,在学习小组中大家一起讨论、比较、判断,得出了好几种办法,①做减法,想加法,8+7=15→15-8=7;②把8分成5和3,15-5-3=7;③把15分成10和5,10-8=2,5+2=7等。在小组讨论时,学生要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给组员听,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通过讨论还得出做减法想加法这个办法最快,但首先进位加法一定要练得熟,如果不熟练时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己解决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样他们认识到退位减法算得快,进位加法也要算得快的道理。在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应事先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盒学具,里面装着不同长短的小棒和一些接头,要求小组合作拼出一个正方体和长方体,搭完以后,再一起完成探究学习单。学生们在组长的协调下,组员们分工明确,两三个合作搭长方体或正方体,并共同完成了学习单。正方体正方体体红色小棒()根黄色小棒()跟蓝色小棒()根绿色小棒()根接头()个我们发现小棒的长度()正方体方体红色小棒()根黄色小棒()跟蓝色小棒()根绿色小棒()根接头()个我们发现小棒的长度()长方体红色小棒()根黄色小棒()跟蓝色小棒()根绿色小棒()根接头()个我们发现小棒的长度() 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每组都派出了代表汇报经过他们小组讨论出来的结论。通过动手实践与思考,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长方体的12条棱分成3组,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或者其中的2组棱长度相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也在自主欢快的合作氛围中探索到了知识的规律。在新授课中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拥有主动权,改变了单纯的教师教算法,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凡是通过学习小组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二)在教学难点解决时组织小组合作 对于学习的难点,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解法,学生可能很快明白,但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还可能出现同样的思维障碍,而且学生的记忆也不会太深刻。而如果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在教有余数除法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天,妈妈买来一些糖,想分给到家里来做客的小朋友们。她想分给每个人3块,能分给几个人呢?结果会怎么样呢?她想考考做客的小朋友,如果让你分,你会吗?看看你能有什么新发现。(然后我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糖,但各个小组的糖果数量均不相同。)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马上进入了状态,兴致勃勃地按要求分起来,三个同学当客人,一个同学分糖果。接着全班一起讨论分配的结果。在汇报结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发现:从分配的结果看,可以把这些情况分成几类:正好分完的,余1个的和余2个的。然后我再进行适当引导:会不会出现余3个或者3个以上的?马上有学生反驳道:“不可能,够3个又可以分给1人了。”在这个分糖的情境中,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分配,研究分得的结果,于是自然地从感性上明白了“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的道理。(三)在练习、探究答案时组织小组合作有些练习题学生容易出错,他们各抒己见,教师如果马上宣布答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效果不一定好,这时教师把问题放到学习小组中让大家一起思考,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在一起交流、争执的过程中更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就能掌握得更牢固了。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的时、分、秒时出示了11时25分这一钟面,这时有的学生认为是10时25分,有的认为是11时25分,教室里一下子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教师让学生安静下来后在学习小组中说说自己的理由,学生在小组中讲了自己的想法后,再集体观察、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因为时针10时并没有走到,所以正确答案是11时25分,说错的小朋友也在小组中知道了原因。有一些题要求较高,需要学生研究探讨,这时,把题目放到学习小组中大家集思广益,一起探讨,学生也不会因为说错或说得不好而有所顾虑,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遇到的困难说出来,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讲出来全组共同解决。“教师 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共同看、说、做、想,在集体的智慧中积极探索、取长补短,从而解决问题[3]。”在练习中,学生还会碰到一些开放题,这些题目有的答案多样化,有的解题思路多种。在解决这些题目时,学生寻求答案的思维没有局限。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能忽视对学生思维发散性的锻炼。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而不是以教科书上的或教师事先预设的答案作为评价的依据。由于低年级学生有时考虑问题单一、有时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还有时想到一两种答案后往往认为已经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各自不同的想法,这样能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和处理应用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儿童潜在的创新意识被渐渐的挖掘出来,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如一年级第一学期出现的□+□=9、7-□=□等这些题目的答案有许多种,对于学生来说很快就能独立写出二、三种答案,通过小组交流,每个学生几乎都可以从同组其他同学那里得到另外的答案,既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让全体学生都有开动脑筋锻炼思维的机会,学生在和谐的讨论氛围中,激发了参与学习的欲望,学会了全面思考问题的方法,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使他们尝到合作成功的快乐。(四)在整理归纳知识时组织小组合作对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在进行整理复习时,应该有别于新授课和复习课,如果教师像上新课一样,重新讲一遍,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不想听。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要领,进行生生、师生合作,引导学生采用表格、提纲或图等形式,把有关的知识、规律整理出来,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的复习课上,通过这一单元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做题时哪些方面可以提醒大家注意的?这几个问题的提出,帮助学生回忆。如: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的作用单位换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单位统一面积大小的比较周长和面积的区别组合图形的计算…等,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把这些有联系的知识点整理成一张有关联的结构图。 平方厘米(边长1cm的正方形1cm2)平方分米(边长1dm的正方形1dm2)单位平方米(边长1m的正方形1m2)面积单位面积公顷(边长100m的正方形1公顷)的进率平方千米(边长1000m的正方形1km2)进率表面积大小比较单位换算(30dm2与3m2谁大)面积公式与长度单位的进率有区别并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知识的整理过程中,每个学生在小组内敢想、敢做、敢说,与同学一起交流、研讨,实现了信息在群体之间的多向交流,这样,学生既构建了新的知识结构,又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总之,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适时恰当地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激发课堂的生命力!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吕世虎.陈清容.钟志勇.小学数学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蒋欣宏.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式学习的策略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5]易春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江西教育科研,2002[6]吴智敏.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J].西南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