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风险评估探讨

灾害风险评估探讨

ID:3991300

大小:438.3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1-26

灾害风险评估探讨_第1页
灾害风险评估探讨_第2页
灾害风险评估探讨_第3页
灾害风险评估探讨_第4页
灾害风险评估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灾害风险评估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災害風險評估研究之探討陳禹銘、蘇昭郎、黃詩倩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人為災害防治組摘要氣候變遷在全球多處引發多起重大災害,間接揭露了傳統災害風險評估與考量上的不足。災害風險分析包含危害(Hazard)分析與脆弱度(Vulnerability)分析之考量,近年來學界已擴大探討脆弱度之影響程度,包含社會性,經濟性,物理性與環境性之關連性,並釐清災害與各脆弱度層面的關聯性與相互關聯性。整體性的災害風險評估為研擬防減災策略的重要參考依據,並且在政策面與技術面上的結合,為一項重要的連結橋樑與工具。本文將介紹災害風險評估、危害分析、脆弱度分析及相互關

2、聯性等相關內容,期能對整體災害風險管理的概念有所瞭解。關鍵字:災害風險評估,危害分析,關聯性,相互關聯性,脆弱度。一、前言1990年全球籠罩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因氣候的變異造成多起重大天然災害,包括無法預警的大規模地震及季節性洪水與颱風。根據聯合國研究統計,1973年至2002年間因天然災害導致死亡的人數降低一半,發生災害的次數卻增加三倍,對於財物的損失造成重大衝擊。1990-1999年為聯合國大會(UNGeneralAssembly)為“全球性共同降減天然災害的十年”,並且成立InternationalDecadeforNatura

3、lDisasterReduction(IDNDR)組織[1]。IDNDR開始時主要著重在災害科學與技術研發領域,隨著世界觀的拓展,漸漸意識到社會、經濟與災害之間的關連性。聯合國在2000年成立InternationalStrategyforDisasterReduction(ISDR)來銜接IDNDR的工作,在永續發展的目標下,以防災、減災、災害風險評估與政策層面管理等相關事務上持續探討與推動。災害防救作業可分為三階段:災前預警與評估、災中應變與策略及災後復原與重建。在災前預警與評估階段,災害風險評估已成為一項不可或缺的技術。針對單一

4、災害之風險評估多數採用DecisionTreeAnalysis(DTA),FaultyTreeAnalysis(FTA),FailureModeandEffectAnalysis(FMEA),EventTreeAnalysis(ETA)等方式評估,並假設情境使用機率評估方式取得量化風險之數值。另外,複合災害與整體性風險評估與管理工作也逐漸受到重視。本文探討災害風險評估技術之發展,介紹整體性風險評估階段之概念,並探討落實方針與災害脆弱度所包含之範圍與12009/07,第48期關聯性。二、災害風險評估2.1定義在災害管理上,災害風險評估與

5、管理的應用(DisasterRiskAssessmentandManagement)尚屬成長階段。由於不同領域之應用對於『風險』的定義不盡相同,除了風險定義外,脆弱度的概念在眾多領域亦廣為應用([2]列舉出至少14種脆弱度之定義),但因定義模糊不清在使用上有誤導之跡象[3-6]。[7]研析相關文獻後,建議脆弱度分析所應涵蓋的觀念與考量,並在永續發展的目標下脆弱度分析應該具備的優勢條件,包括例如考量人與環境整合系統之脆弱度,辨識連結的關聯性,新類型災害形成之動態潛勢系統,以利在人與環境系統下能辨識出關鍵元素協助決策者規劃應變策略等。近年

6、在災害領域上對於災害風險評估已有較為深入的研究,故能提出更具體的定義與見解。根據ISDR的定義:ò風險(Risk):危害事件發生機率所造成的預期後果或是損失(包含死亡、受傷、財產、生計、阻礙經濟運作或環境破壞)。在災害領域而言,風險=危害x脆弱度。另有其它領域提出於物理性脆弱度探討中應包含『暴露度』之概念。ò危害(Hazard):造成物理性毀壞之潛在事件、現象或人為活動。此類潛在事件可能造成傷亡、財物損失、社會面與經濟面之崩潰或環境面之退化。ò脆弱度(Vulnerability):是在面對危害發生時會增加易損程度的狀態,此狀態取決於物

7、理性、社會性、經濟性與環境性的因素。2.2危害分析危害分析為辨識天然災害(乾旱、洪水、土石流、地震等等)之外力來源與可能會造成的影響,例如:評估其發生極大天然災害於某地點、時間、強度與影響時間之機率。分析多種不同危害時有三種分析方法可以運用:(A)空間分析(地點與範圍),(B)時間分析(頻率、持續性、發生的機率),(C)範圍分析(威力、領域、強度級數)。災害目前可以分成三大類,分別為天然災害、科技災害與環境(退化)災害。科技災害為因工業、技術與科技發展需求所開發的科技廠房或設施所可能帶來的災害,例如輻射、污染、化學毒氣災害等等;而環境

8、災害則是著重於人為因素所造成之後果,例如濫砍樹木、濫盜砂石、生物絕種跡象等。天然災害可以細分為三類,第一類為水文氣象性災害,包含:洪旱災、土石流、土質流失、颱風、豪雨、閃電、森林大火、氣候異常、雪崩等;第二類為地質性災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