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903553
大小:10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7-14
《诗词背默(七下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词背默(七下册)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1、清晨入古寺。2、以静写动,以动衬静之句,。3、宋欧阳修最欣赏其中两句并说“欲效其语,久不可得”这两句是,。4、既写出环境极静极美,也体现了诗人内心旨趣,富有言外之意,。,。二、《登岳阳楼》(杜甫)1、叙事之句,。2、写景,既实写,又寓想象,。3、抒情之句,。,。4、描写洞庭湖千古绝唱之句,。与之比美的只有孟浩然的,。三、《蝉》(虞世南)1、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显要身份之句,。2、借蝉抒怀: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外力,自能声名远播之句,。四、《孤雁》(杜甫)1、描写孤雁执着精神之句,。2、谁怜一片影。3、以野鸭反衬孤雁之句
2、,。4、写失群孤雁,失群着心情之句,显出诗人对同伴思慕之句,。五、《鹧鸪》(郑谷)1、鹧鸪习性和形貌特征之句,。2、既点染环境,又勾起读者对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联想之句,。3、写鹧鸪啼声感动人心,又写出以人感受烘托啼声之悲句子,。4、暗指游子、佳人心灵呼唤,又引起游子浓重乡愁旅思之句,。六、《沁园春雪》(毛泽东)1、北国雪景概括描写,把读者引入了壮阔雄奇,玉砌银妆冰雪世界之句,,。2、“望”中静景,,,。3、运用比喻描写山、原之句且化静为动,。4、雪后晴天美丽景色,。5、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诗句,。6、运用欲抑先扬评价历史人物诗句,,。7、评价唐宗宋祖、秦皇汉武
3、之句,,,。8、赞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且是全诗点睛之笔,,。七、《卜算子咏梅》(毛泽东)1、象征政治形势发展变化诗句,。2、表现梅花开放冰雪环境,运用衬托手法突出花开难难能可贵之句,开得俏丽,。3、描写春天到来时梅花高兴样子,表现梅花高尚品格且用衬托手法,。4、梅花报春之句,。八、《卜算子.咏梅》(陆游)1、梅花开放环境,。2、梅花品格之句,。九、《木兰诗》(北朝民歌)1、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木兰矫健雄姿之句,。2、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战场上雄壮悲凉气氛,写出战士宿营戒备森严,点出战地生活艰苦卓绝之句,。3、概述战争频繁,战斗之激烈,岁月之漫长之句,。4、木兰不图功名利禄品格,。
4、5、木兰恢复女装见伙伴喜剧场面,。,。6、以双兔为喻赞美木兰才智之句,。,。十、《观刈麦》(白居易)1、交待小麦成熟的季节,以引出以下麦收忙碌和辛苦,,,。2、妇女儿童后勤体现“五月人倍忙”,。,。3、写刈麦者艰难处境辛苦劳作,。4、租税剥削给百姓带来灾难,。5、诗人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之句,。十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词以寄之》(辛弃疾)1、作者虽隐居乡间,但心中仍忧虑国事不忘战斗涯,。2、以工整对仗描绘战争爆发前情状,。3、既点明战争爆发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萧杀气氛。4、爱国志士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苦闷心情,,。十二、《使至塞上》(王维)1、交待出使任务之句,。2、实
5、写塞上秋景,也以蓬雁自比之句,。3、工整对仗,描绘塞外雄奇壮观独特风光,。(千古名句)4、都护在燕然。十三、《黄鹤楼》(崔颢)1、登楼所见之实景,。2、用烟波浩渺长江烘托愁思,使诗意重归开头渺茫不可见意境,。3、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十四、《归园田居》(陶渊明)1、诗人早出晚归辛勤劳作之句,。2、暗指诗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之句,。3、道狭草木长。4、种豆南山下。十五、《荷》专题1、莲叶之句,。2、描写荷花之句,。3、写莲子之句,。4、李商隐《赠荷花》写美好事物难逃厄运,暗示诗人难言隐痛之句,。八上古诗默背一、春望1、诗作抒发了作者心情。2、暗示人民离散
6、无人整治草木之句,。3、感时伤怀之句,。4、战乱中人思念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记心情诗句,。5、白头搔更短。二、泊秦淮1、诗作抒发了忧愤。2、描述“烟……,夜…….”描绘的画面。3、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忧患意识,。4、该诗构思细密,首句;第二句,后两句,。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诗人处境之句。2、由现实转入梦境之句,。3、诗作写了作者对追忆,表达强烈愿望。四、过零丁洋1、这首诗诗人慨叹,表达决心。2、译“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3、以形象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之句,。4、“风飘絮”比喻。5、“雨打萍”比喻。6、用感情色彩地名抒写忧虑不安的心情,。7、谈谈你对尾
7、联的体会。五、望岳1、远望泰山山势之句,。2、近望泰山神奇秀丽,。3、凝望之景,。4、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全诗以字着笔,重在描写,写出了泰山,显示诗人。六、钱塘湖春行1、春行。2、春游起点之句。3、写诗人嘹望湖面之句。4、从植物变化写早春景象,。5、表现诗人对湖东,交待春游终点,。6、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7、赏析“乱……,浅……”。8、全诗以为线索,从起终。以字为着眼点,写出之情。七、登飞来峰1、写景之句,。2、赏析“不畏……自缘……”。3、诗作反映诗人精神。八、雁门太守行1、本诗借用旧题,描绘,歌颂了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