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6届新高三起点考试历史试题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6届新高三起点考试历史试题

ID:39900836

大小:1010.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7-14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6届新高三起点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6届新高三起点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6届新高三起点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6届新高三起点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6届新高三起点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6届新高三起点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园地原创严禁转载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6届新高三起点考试历史试题2015.8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解析:邱星亮(福建省三明市将乐一中)整理、检查、修改:张秋鸿考试时间:10:00—11:30本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费孝通先生曾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名言。这四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哪一思想(  )A.“和而不同”B.“克己复礼”C.“仁者爱人”D.“周而不比”【考点】春秋战国时期

2、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主张【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人们不仅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和而不同”是指包容别人不同,达到和睦相处,与材料思想相同,故A项正确;“克己复礼”意思是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仁者爱人”体现的是爱人的思想,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周而不比”是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2.南朝人名常有寓意。如文学家任昉,字彦昇,小字阿堆。其中

3、“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阿”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堆”比喻他为南方阜上的鸟,一飞冲天。任昉的名字主要反映了(  )A.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B.标榜其世居齐鲁具有的文化优越性C.南迁士族融合南北文化的心态D.南迁士族融入南方文化的强烈意愿【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移(民族融合)第17页(共17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史界朋友精神家园·版权所有翻录必究·园地原创严禁转载【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才得以开发,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说法错误,故A项错

4、误;从材料“‘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说明其世居齐鲁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从材料“‘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阿’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说明南迁士族融合南北文化的心态,故C项正确;从材料“‘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说明南迁士族仍保留北方文化,“‘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说明南迁士族融合南方文化,南迁士族融入南方文化的强烈意愿说法不准确,故D项错误。【答案】C3.唐朝法律允许百姓以击登闻鼓、拦御驾、街衢拦官、投匦方式等非常规方式申诉冤情,如所述属实,则不会受惩罚,“如有不实者,各合杖八十”。这主

5、要说明(  )A.唐朝政府借此使民情上达B.“街衢接诉”成为政府肃贪重要手段C.唐朝司法腐败和法律苛严D.政府利用街道的公众效应教化百姓【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监察制【解析】材料表明,唐朝法律允许百姓以击登闻鼓、拦御驾、街衢拦官、投匦方式等非常规方式申诉冤情,说明唐朝政府借此使民情上达,故A项正确;“街衢接诉”只是非常规方式申诉冤情得一种手段,不全面,故B项错误;唐朝法律允许百姓以非常规方式申诉冤情,属实不受惩罚,不实要受惩罚,这无法说明唐朝司法腐败和法律苛严,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唐朝政府对百姓申诉冤情的规定,不

6、是教化百姓,故D项错误。【答案】A4.有学者研究(宋本)《清明上河图》发现,图中汴京城墙上下没有一个守卫,也没有任何城防工事,整座城市沉浸在浓厚的商贸气氛中。这些细节传递出的信息(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国防意识日趋淡漠C.商品经济高度繁荣D.国家统一社会安定【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汴京浓厚的商贸气氛,而汴京在北方,不能体现经济重心南移,而且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故A项错误;从材料“图中汴京城墙上下没有一个守卫,也没有任何城防工事”说明国防意识日趋淡漠,故B项正确;“第17

7、页(共17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史界朋友精神家园·版权所有翻录必究·园地原创严禁转载整座城市沉浸在浓厚的商贸气氛中”说明商品经济繁荣,但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图片只是反映汴京城的一些细节,无法说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故D项错误。【答案】B5.“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至明清时期,“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导致明清时期苏杭地区市场上出现严重“粮荒”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人口的持续增加B.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C.京杭大运河运输功能的丧失D.太平天国运动对农业的破坏【考点】古代

8、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解析】材料无法体现江南人口的持续增加与苏杭地区市场上出现严重“粮荒”存在因果关系,故A项错误;从材料“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说明出现严重“粮荒”的主要原因与商业发展有关,故B项正确;京杭大运河运输功能的丧失说法不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