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语文参考答案(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成都市2014级高中毕业班摸底诊断性检测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C(原文为“大概可以发现”,“人们都能发现”表述绝对化)2.B(“它以漫漫无际的时空来反映某一特定时空发生的故事”违背文意)3.B(“都没有突出的特色”不合文意,原文强调的是“组群间的秩序”,并非说单个建筑没有突出特色)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3分)B5.(3分)C(“朔”在此指农历初一,“昧爽”才指拂晓、黎明)6.(3分)D(“因党同伐异之罪而入狱”不当,文中杨涟下狱的原因是许显纯“自为狱词,坐涟赃二万”)7.(1)(5分)您果真能
2、一日询问三次,不一定拜见,也不一定让皇上知道,只需让宫中知道还有朝中大臣在,事情自然成功。(译出大意2分;“诚”“第”“济”三处,每译对一处1分)(2)(5分)这个时候魏忠贤已经掌权,众小人依附他,(他)忌惮正直的人正满朝(都是),不敢太放肆。(译出大意2分;“用事”“盈”“肆”三处,每译对一处1分)【参考译文】杨涟,字文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推选廉洁官员,名列第一,提拔户科给事中,转为兵科右给事中。万历四十八年,神宗皇帝生病,将近半月不能进食,皇太子不能够参见。杨涟同各给事中、御史前往拜会大学士方从哲,御史左光斗催促方从哲向皇帝问安。方从哲说:“皇上忌讳染病。
3、即使询问病情,左右的人也不敢传达。”杨涟说:“过去文潞公询问宋仁宗的病情,内侍不肯说。潞公说:‘天子起居生活,你们不让宰相知道,莫非有异心,赶快交给中书省法办。’您果真能一日询问三次,不一定拜见,也不一定让皇上知道,只需令宫中知道还有朝中大臣在,事情自可成功。”过了两天,方从哲才率领朝臣进宫问安。等到皇帝病危,太子还在宫门外徘徊。杨涟、左光斗派人告诉太子的伴读王安说:“皇帝病很重,不召见太子,不是皇帝本意。应当极力请求入宫侍奉,尝尝药品,伺候皇帝进餐,傍晚才返回。”太子完全采纳了他的意见。 八月丙午初一日,光宗即位。过了四天,身体不适。京城的人喧哗说是郑贵妃进
4、献美女八人,又让宦官崔文升进泻药,皇帝一昼夜起来三四十次。这个时候,郑贵妃占据乾清宫,跟皇帝宠幸的李选侍相勾结。而皇帝果然催促礼部封郑贵妃为皇太后。杨涟于是弹劾崔文升用药没有根据,请求追究查办。并说:“外廷传言,说陛下起居没有节制,被侍御的人蛊惑。一定是崔文升找借口来掩盖他用药的奸计,其罪当死。至于郑贵妃的封号,尤其违背制度准则。尊为嫡母,把刚死去的太后怎么办?尊为生母,把亲生的太后怎么办?请尽快停止先前的命令。”4奏疏呈上,过了三日,皇帝召见大臣。众臣以为杨涟的上疏违抗皇帝旨意,必定受到廷杖的处罚,嘱托方从哲为他解围。方从哲劝杨涟认罪,杨涟高声说:“死就死罢,
5、我杨涟有什么罪?”等进宫后,皇帝温和地说了很久,好几次目视杨涟,说外廷不要相信谣言。于是斥逐崔文升,收回封太后的命令。两次召见大臣都包括杨涟。九月乙亥初一,拂晓,皇上去世。熹宗即位。天启二年,提拔为太常少卿。第二年冬天,授官左佥都御史。又过了一年春天,提升为左副都御史。这个时候魏忠贤已经掌权,众小人依附他,忌惮满朝都是正直的人,不敢太放肆。杨涟更与左光斗、魏大中等人激励昂扬,讽谏议论,务求培植贤良之人,抑制奸诈邪恶的小人。魏忠贤及其党羽恨之入骨,于是发起汪文言的案件,将要罗织罪名陷害众人,事情虽然得以解决,然而正直之人的形势一天天更加危险。杨涟于是上疏弹劾魏忠贤
6、,列举他的二十四条大罪。魏忠贤刚听说这道奏疏,非常恐惧。于是叫魏广微假传圣旨严厉斥责杨涟。杨涟更加气愤,打算上朝时当廷呈奏再上疏弹劾他。魏忠贤刺探知道消息,一连三天阻止皇帝上朝。从此,魏忠贤每日都在谋划杀杨涟。天启五年,魏忠贤的党羽大理丞徐大化弹劾杨涟、左光斗党同伐异,利用职权接受贿赂,下令逮捕汪文言入狱受审。许显纯严刑审讯汪文言,逼迫他揭发杨涟接受熊廷弼的贿赂。汪文言到死都不承认。许显纯就自造狱词,诬告杨涟犯贪赃二万两银子之罪,于是逮捕杨涟。等到下诏关入监牢,许显纯酷刑拷问,杨涟体无完肤。这一年七月就在夜间处死杨涟,时年五十四岁。杨涟一向清贫,家产没入官府不足
7、千金。征收赃款的命令紧急,乡人竞相出钱物帮助他,就连卖菜的和佣工也捐助他。崇祯初年,追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号忠烈。(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5分)①以“深知宋玉悲”表明对宋玉的了解,有异代知音之感(2分);②着一“悲”字,奠定了情感基调(2分);③化用宋玉《九辩》典故,以草木摇落而悲秋,点明时节天气(1分)。(意思相近即可)9.(6分)①感慨宋玉风流儒雅,富有才华,并推崇他,但此人已逝,徒留伤感(伤心故宅荒台,历史变迁);②叹息宋玉不为人理解,虽有故宅凭吊,却只知其文采辞藻,不了解其诗文背后的抱负、精神;③感叹自己虽与宋玉不同时代,却同样萧条失志,壮
8、志难酬,怀古伤今。(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