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 教案3@苏教版

人琴俱亡 教案3@苏教版

ID:39893196

大小:5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14

人琴俱亡 教案3@苏教版_第1页
人琴俱亡 教案3@苏教版_第2页
人琴俱亡 教案3@苏教版_第3页
人琴俱亡 教案3@苏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琴俱亡 教案3@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3人琴俱亡教学目标:1、体会兄弟之间的至爱亲情。2、感受作品之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3、对作品之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与把握。4、体味其简洁的语言。教学重点和难点:1、《世说新语》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作用2、《人琴俱亡》之中,初具的小说艺术特色。3、子猷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课程类型:讲读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手段: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课堂提问:同学们通过预习对《世说新语》有何认识?了解哪些?(通过提问:1、查学生的预习效果2、有利于更好的掌握这一方面知识(穿插问题: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2、小说之中刻画人物的

2、重要方式有哪些?)这样可以把学生带回到初中以来学过的经典现代小说中,更好的与原始文言小说形成对比!下面,我们从抽象到具体,通过研读《世说新语》中的《人琴俱亡》其是否体现了一些现代文学原理中的小说的艺术特色。二、读书(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作品有大概的把握,反复读书培养语感,为翻译,背诵奠定基础)1、学生朗读作品,教师纠正字音:笃(dǔ)都(dū)丧(sāng)(sàng)了(liǎo)舆(yú)调(tiáo)恸(tòng)1、体朗读课文2、师范读课文(注意在范读期间,容易读错的字音要重读)三、对文中主要人物的把握:学生活动:学生读出他们课下找到的相关资

3、料(一)子猷:王徽之,是王羲之之子,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在《世说新语》中对其生平逸事有大量记载。教师补充资料:1、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2、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二)子敬:王

4、献之,王羲之之子。东晋著名书法家。主要作品《洛神赋》(见右图)(三)王羲之:是东晋之时的大书法家,博采众长,融会贯通,风格独特《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四、扫清字、词、句等障碍(使学生能掌握作品大意,为理解作品中心思想奠定基础)小组活动:1.以平时要求的四人为一小组活动。2.结合工具书、课下注释读课文。3.读懂课文,把握大意,全班交流。要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其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增加互动性,调动课堂气氛课堂检测一:找出下列翻译的不当之处。1、原文: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翻译:子猷向左右问:“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

5、消息。”改错:左右: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2、原文:语时了不悲。翻译:说完话后根本就不悲哀。改错:说话时完全不悲伤。了:完全3、原文:便径入坐灵床上。翻译:(子猷)从小路上走向灵床。改错:(子猷)径直坐在灵床上。2、比较阅读:(分析人物形象)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伤逝第十七》)文段二:……时二人俱病笃,有术人云:“人命应终,而有生人乐代者,则死者可生。”徽谓之曰

6、:“吾才位不如弟,请以余年代之。”术者曰:“代死者,以己年有余,得以足亡者儿,今君与弟算俱尽,何代也!”未几,献之卒,徽之奔丧不哭,直上坐灵床,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因顿绝,先有背疾,遂溃裂,月余亦卒。(《晋书·列传十五》)1、子猷、子敬兄弟感情深厚,在上面两个语段之中都有反映2、在语段一之中人物形象刻画很有个性,请你摘抄其中充分展示子猷个性的语句体会子猷的形象,并说一说这些语句与语段二之中哪些语句相照应。3、子猷对弟弟有深厚的情谊,但弟弟死后他一开始并没有哭,这是为什么?你能从语段二之中找到答案吗?(教师通过对此题的分

7、析,使学生更加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后人用“人琴俱亡”一词表达对死者无限哀悼之情的主要原因)六、小结:课文内容结构俱病笃子敬先亡人亡问左右奔丧不哭手足情深人琴俱亡取琴弹不调掷地琴亡恸绝久月余亦卒在此结构之中,小说的雏形依稀可见。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形式业已具备。叙事较为完整,情节波荡起伏,首尾呼应,实为一佳作。在整理结构的同时,让学生试背文章,完成大纲要求。2、语法现象:宾语前置如:何以都不闻消息?(注意:疑问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在前文有:1.吾欲辱之,何以也?2.王曰:“何为者也?”3.王曰:“何坐?”七、布置作业:拓展思维:根据《人琴俱

8、亡》写一篇亲情故事,更好的体味其中的情感。(要求学生注意总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