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887355
大小:287.42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7-14
《土工试验员培训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土工试验员培训4.13有机质试验1、土中有机质主要指C、H、N、O、及少量S、P和金属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有机质含量在同一剖面中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土按有机质分类分类名称有机质含量Wu(%)无机土Wu(%)<5%有机质土5%≦Wu(%)≦10%泥炭质土10%60%试验方法1、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它适用批量试验,适用于Wu≦15%的土,结果偏小约10%。2、对于Wu>15%的土,可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规定,用灼失量试验确定。结果偏高,与
2、土中结合水和挥发性盐类的多少有很大关系。试验方法简介1、万分之一天平,及其它配套设备和试剂。2、有机质计算Om=c(Fe2+){V’(Fe2+)-V(Fe2+)}*0.003*1.724*(1+0.01w)*100/msc(Fe2+)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浓度V’(Fe2+)空白滴定硫酸亚铁用量V(Fe2+)试样测定硫酸亚铁用量W风干试样含水率ms风干试样质量3、注意事项:称量时植物根剔除第19章水化学分析1、水分析目的:查清场地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2、室内分析项目:PH值、Ca2+、Mg2+、Cl-、SO42-、HCO3-、CO32、侵蚀性CO
3、2、游离CO2、NH4+、OH-、总矿化度。2.1、溶解性固体(总矿化度)测定:通称为“蒸发残渣”。采用质量法。计算公式:ρ(DS)=(m1-m2-m3)*106/V2.2PH值测定:采用酸度计法.2.3游离CO2测定:PH值>8.4,则水中无游离CO2,。用隔绝CO2移液管装置2.4侵蚀性CO2测定:加大理石粉的水样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测定重碳酸根离子浓度;另取一份未加大理石粉的水样测定重碳酸根离子浓度。用差减法计算侵蚀性CO2的含量。计算公式:ρ(侵CO2)=c(HCl)*(V2-V1)*M(CO2)*1000/2V2.5总碱度、碳酸根及
4、重碳酸根离子测定:总碱度主要由碳酸根及重碳酸根等弱酸阴离子所形成。总碱度用标准强酸来测定。2.6氯离子的测定:用硝酸银容量法,测定范围:氯离子的质量浓度为10~500mg/L。超过此质量浓度的可稀释后再测。计算公式如下:c(Cl-)=C(AgNO3)*V1*1000/VC(AgNO3):硝酸银标准溶液浓度(mmol/L);V1滴定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体积(mL);V试样体积(mL);2.7硫酸根离子的测定:测定方法:EDTA容量法、比浊法、质量法。EDTA容量法适宜测定硫酸盐质量浓度为10~200mg/L的水样;比浊法适宜测定硫酸盐质量浓度为5
5、~40mg/L的水样;质量法适宜测定硫酸盐质量浓度为10~5000mg/L的水样。2.8Ca2+、Mg2+的测定:采用方法:EDTA二钠连续络合滴定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9钠、钾离子的测定钠、钾离子的测定一般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光度法。在水质简分析中,要求不高时,允许使用差减法来计算钠钾离子浓度。3.0氨离子的测定方法:在碱性溶液中氨离子与纳氏试剂生成黄色配合物而进行比色。第12节水质分析结果的审核和检查1、阴阳离子总量之间的关系理论上各阴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和=各阳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和阴离子阳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差应符合规定。在水
6、质简分析中,要求不高时,使用差减法来计算钠钾离子浓度时,产生的偏差存在钠钾的浓度中,此时,阴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和应≧未包括钠钾在内的阳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和。2、溶解性固体与阴阳离子质量浓度总量之间的关系:溶解性固体与阴阳离子质量浓度总量之间的相对误差应符合规定。(质量守恒定律)3、PH值与HCO3-、CO32-、游离CO2有关4、PH值与离子的关系:4.1PH值<4.4,有强酸酸度;4.2PH值>7.0,无大量重金属离子存在;4.3PH值<8.3,无CO32-和OH-;4.4PH值>8.3,无游离CO2。5、HCO3-、侵蚀性CO2、游离CO
7、25.1游离CO2应≧侵蚀性CO2,5.2根据实测HCO3-浓度,查游离CO2理论值,当实测CO2值>游离CO2理论值时,水样应具有侵蚀性CO2。第五篇岩石试验1、岩石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不同的岩类有不同的结构和构造。2.1.1、岩石物理试验:含水率、颗粒密度、块体密度、吸水性、膨胀性和耐崩解性等。2.1.2、岩石力学试验:单轴抗压、单轴压缩变形、直剪、点载荷强度、抗拉强度、三轴压缩强度等。2.2岩石分类:按强度分类: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frk(Mpa)frk>6060≧frk>3030≧frk>1515≧frk>55≧fr
8、k2.3标准试样2.3.1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破坏后的形态特征1、圆锥形破坏:没有真正反映其破坏特征,主要是与试验端面之间产生了较大摩擦力及高径比较小。2、柱状劈裂破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