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三首诗四联书法真实性初析

吴昌硕三首诗四联书法真实性初析

ID:39886091

大小:6.03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14

吴昌硕三首诗四联书法真实性初析_第1页
吴昌硕三首诗四联书法真实性初析_第2页
吴昌硕三首诗四联书法真实性初析_第3页
吴昌硕三首诗四联书法真实性初析_第4页
吴昌硕三首诗四联书法真实性初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吴昌硕三首诗四联书法真实性初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吴昌硕三首诗四联书法真实性初析我有机会接触到吴昌硕一书法,为其所作与沈石友有关的诗三首,写在四联屏(立轴)上(见图1,以下简称“本考证书法作品”)。由于并非流传有序,虽然经北京艺德轩的专家初步鉴定为民国初期真品,但有必要作一番考证(后来也确有怀疑的观点出现故须逐一解疑)。图1.吴昌硕三首诗四联书法我认为,不论如何考证,所有非家传有序像这样的作品,均不能说100%判定为某一人(因为没有证据)所写,只能说专家判断为“老”到“代”的作品,而我们通过文献研究吻合,没有发现任何矛盾之处,即可作出较科学的判断。查,“中国现代书画名家诗词专集丛书”(漓江出版社,为2012年版,故收入吴昌硕诗

2、词为最全)。该诗集收入与沈石友有关诗词或画题多篇。其中,《缶庐诗》第八卷(漓江版226页)一篇与本考证书法作品中的一诗相同。现将该篇与上述吴昌硕于民国8年书写的本考证书法作品中7的同名诗相对照,会发现有趣的现象:(1)原诗集中的第二句,“依然识字夫”改为“依然古丈夫”,可见,原来的诗可能写得较急(沈石友逝于1917年),而在吴七十六岁(1919年)时,觉得用“古丈夫”替代“识字夫”更尊重其友,更文雅,也更合理。分析:吴昌硕的诗是其四大成就(诗书画印)之一,若为伪诗,伪作者的目的是卖作品,断然不会去改诗,而自寻麻烦。而自己的诗在重新书写时,发现有不妥加上修改,且改得好得多,由诗人

3、自己改是再自然不过的。此据,正反两方面均证明是吴昌硕自己书写了自己的诗!(2)事实上,本考证书法作品于民国9年写出,它对刊于《缶庐诗》卷二的“怡园”诗也作了多次润色性质的修改。因为修改后更佳了一点,故更像是作者自行修改的。同理,正像毛泽东诗词书法有许多不错的仿者,一辈子仿下来,才较像,但没有看到改了毛诗一个字的。仿王羲之贴书法的,甚至把涂鸦之处也仿照了。但毛诗作者再出版诗时,可自行决定改个别的字句。正是此理。(3)上述四联屏中,有一首诗,为书法上品,且未收入上述吴昌硕诗集,先录入如下:不学涪翁一心呢,喜逢石友数筐贻。顽痰乍减筋骇活,对案今朝一展眉。伊谁象笋赐嘉名,凤味横舒齿颊馨

4、。忽忆饥民无告苦,雨窗扶病读西铭。沈石友画象笋这是一首有具体背景忆其友,沈石友,(上述诗集中提到沈石友的至少有8首,与沈石友相关约20首,但均未录入此首,沈石友是当时名砚收藏家,也是诗人),并且专门提到象山有一种特别漂亮好吃的象笋。他的另一朋友也给他寄来几十头象笋,且吴还作了画,画上题了诗。这么具体一般人有能力也作不出。加上,该诗有深远的人生关怀/人文精神:自己吃笋,想起了饥民苦无告处,逐用“西铭”7来勉励自己。故这不是一个庸人所能写的。作为品格高尚的诗词家,他又能写一手吴昌硕一样的突兀自如、气象万千的一流书法,并且在那个年代(从四个立轴的年代判断),故此人正是吴昌硕!进一步

5、地,沈石友逝世于1917年,而本书法所书的三首诗的书写时间为1919,正是合乎逻辑的。阁下可能要问,为何吴昌硕没有把本考证书法作品所录的诗全收入其印行的三套诗集中,原因是吴大师光为沈石友的名砚刻过上百种题铭,但如上所述,收入今天最全的吴氏诗集的有关沈石友的诗也只有一部分。故这首未收入其诗集,也是十分正常的。这反过来印证了本作品的特殊价值!何况沈石友是一代大师,两个大师的友谊由吴昌硕记录,乃是艺海双帆,很特殊!写完上述论述初稿之后,还有一个疑虑,即本考证书法作品中出现了个别写得很“软”的字,需与传世作品作对比研究。本人于2013年10月份从找到了西冷印社于1981年出版的由吴的弟

6、子沙孟海题签的“吴昌硕书字帖”,收入的是从吴大师晚年作品中挑选出来的代表作。结果,上述三诗中的“沈石友遗像”被收入其中(下面见图2)(同时在中国书法全集第77吴昌硕专卷的154-155也收入了该篇,但清晰度不及西冷版)。与本人于2013年9月份之前交打印的上述段落所分析的一样,该版的吴昌硕权威书法作品中,吴大师也已将“依然识字夫”改成了“依然古丈夫”。并且,此修改后的诗所正式出版的书法与本考证书法作品的字句、书法风格、结体、笔势几乎完全一样,只在连笔等技术性细节上略有差别。为了做科学、对比,我将二者进行缩放使二者的尺寸完全一样,现把它们搬到一起,一列与一列并肩比较于下面。请阁下

7、先不看答案,看能否判断哪一列是西冷出版,哪一列是本考证书法作品的?7图2.本考证书法作品与传世作品作对比(图2-1)7(图2-2)7(图2-3)本考证书法作品与西冷印社1981年版“吴昌硕字帖”作品逐行对比图(为方便对比,前者缩小,后者放大,使它们的尺寸一致):大家应都会说难分伯仲。故也可推断为均为吴昌硕所做。那么为什么看到孤立的作品时会有人怀疑呢?原因是吴大师在单独写书法时,特别是大字的行书,会出现个别的笔划较软的现象(比如:图2-3中“生”字,都写得较软)7,故会被认为不该出自吴大师之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