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文)

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文)

ID:39868471

大小:5.83 MB

页数:51页

时间:2019-07-13

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文)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文)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文)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文)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流行这样一句话:“毛泽东让中国人民起来,邓小平使中国人民起来!”富站1986年1月6日,邓小平再一次成为《时代》年度风云人物。1985年度风云人物的长篇报道说:“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相比,邓小平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仅隔几年又重到中国作故地重游的外国人,几乎难以相信自己来到了同一个国家。”在最初提出的候选人中,具体负责遴选工作的资深记者里查德·邓肯,大力举荐邓小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邓肯回忆说:我当时举荐邓小平的理由,一共有四点:一是邓小平在中国推行的改革开放深受人民爱戴,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生活,因此得到改善;二是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生活的

2、改善,将有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三是中国的经济政策,正在发生彻底的转变;四是这种转变,必将影响世界其他共产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时代》周刊为何两次选邓小平为“年度风云人物”?中国只用一代人的时间,就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代人才取得的成就。——世界银行评价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农村城市经济特区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对外开放点线面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决策:工作重点的转移对内改革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决策:工作重点转移(一)背景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内容—经济上1、指导方针2、工作重点文革结束后,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

3、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阶级斗争为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权力下放,解决党政企问题3、改革(三)意义三大改变,两大标志发展生产力宏观上经济体制中背景内容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秋收起义进攻城市失败后,文家市决策。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恢复和发展生产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原因:(1)农业集体化后,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压抑了

4、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生活贫困;(2)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和农业的稳定和发展影响到国家的安定和发展2、过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尝试:(2)中央肯定:(3)全国推行:1978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198019833、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式和社会面貌;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1984年(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3)内容:(承包经营责任制)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3

5、、意义: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1、背景(1)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的推动。(2)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职工缺乏生产积极性,企业缺乏活力2、概况(1)开始标志:改革是不是什么都要改变?到底要改什么?前提:内容:根本目的:实质:“变革不变质,改革不改向”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三、对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原因,目的闭关锁国带来落后经济全球化(二)过程吸收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第一步1980经济特区第二步1984沿海开放城市第三步1985年起沿海经济

6、开放区第四步内地(三)特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四)意义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邓小平的谈话经济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动乱的十年(1966—1976)曲折探索十年(1956—196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始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对

7、外开放格局形成走苏联道路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农村城市课堂小结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其实质是坚持“文革”的“左”倾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书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1978-12意义: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一场深刻的思想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