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860386
大小:386.01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7-13
《棚洞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柳州市环江滨水大道C3标棚洞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柳州市环江滨水大道工程C3标(K20+500~K22+420段)棚洞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广西柳州市环江滨水大道(K20+500~K22+420)工程(C3标段)《招标文件》及签订的《施工合同》。2、广西柳州市环江滨水大道(K20+500~K22+420)工程(C3标段)施工图设计资料。3、国家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市政工程行业标准及有关文明、安全施工的条例、法规。4、施工现场实地勘察、调查资料。5、结合本公司的施工技术水平、机械设备、管理水平及近年来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二、编制原则1、依据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技术先
2、进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严格按合同文件对工期、质量、安全、环保等要求编制;2、采取平行组织、流水作业组织施工,科学合理安排各项施工工序;坚持专业化施工,安排经验丰富的专业化施工队伍;3、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严要求,强化质量管理;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科学管理。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保障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做到优质、快速、安全、高效按期完成任务;4、科学布置施工平面图,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三、工程概况1、工程概述柳州市环江滨水大道工程C3标(K20+500~K22+420段)路线范围内设计有一座棚洞,二号棚洞桩号范
3、围:20+919.5~21+074.5m,长度为97.3m,节段布置为18.65m(端)+3×20.0m(中)+18.65m(端)。棚洞结构以闭合框架+地下连续梁形式设置。上部闭合框架采用C45钢筋砼,总高8.3m,总宽13.0m,净空≥52柳州市环江滨水大道C3标棚洞工程专项施工方案5.0m,顶底板厚0.5m,侧墙厚1.0m(江岸侧),侧柱为1.0x1.1m的矩形方柱(江心侧),顶板横梁宽1.5m,高1.1m,底板横梁宽1.5m,高1.5m;下部结构采用C30地下连续梁钢筋砼,截面尺寸为1.3×1.1m。2、自然地理概况(1)、柳州市环江滨水大道基本呈南北走向,现状
4、道路基本依山而建,宽约5m,西面为丘陵,东面为柳江河岸,现状路面标高84.2~93.5m,棚洞位于现状路上。棚洞东侧为河岸岩土质自然边坡,坡底位于柳江河河漫滩或一级阶地上,地面标高变化于64~65m,坡顶位于丘陵山脚,高差约25~26m,柳江河水面以上坡度较陡,约为40~50度,柳江河面以下坡度较缓,约为10~20度,坡面无支护,坡上为灌木和杂草覆盖,红花水电站蓄水后,柳江河常年水位上升至77.0~78.0m,河岸与水面交界处局部有轻微冲刷迹象,除局部陡坎有小型坍塌现象外,岸坡处于自然稳定状态。棚洞西侧为地势较高的丘陵,从山脚至山顶的高差约为34~35m,山脚多为人工
5、边坡,坡度较陡,约50~70度,局部形成直立陡坎,高约5~10m不等,地表植被发育一般,坡面与陡坎面上覆盖层多为含岩屑红粘土,其厚度不大,约为0.,5~1.5m,山腰至山顶坡度较缓,约25~30度,地表植被发育较好。(2)、地层场区上覆盖主要土层为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红粘土,下伏基岩为上二叠统合山组(P2h)硅质灰岩夹薄层泥岩,据其成因及层位划分为:①层素土层;②层含岩屑红粘土;③层硅质灰岩夹薄层泥岩。各岩层特征如下:①、①层表层素填土(Q4ml)黄褐色、褐色,结构松散,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有少许风化碎石、有机质土块及植物根系。②、②层含岩屑红粘土(Qel)褐黄~褐色,
6、湿,土质均匀,多呈硬塑状,摇振无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含少许黑色氧化铁锰结核,含较多风化岩屑及岩粉,土体多数表现为亚粘土。③、③硅质汇演夹薄层泥岩(P2h)该层基岩系上二叠统合山组(P2h)硅质灰岩夹薄层泥岩,其走向大致呈南北向,倾东西,倾角10~15°52柳州市环江滨水大道C3标棚洞工程专项施工方案。该层在本区段主要于柳江河河床内揭露到,岩面起伏变化较大,为3.2~14.6m(标高59.9~84.8m)。岩体表面局部地段分布有风化程度较强的强风化层,厚薄不一,大约厚1.0~2.0m不等。往下岩体风化程度渐弱、渐呈强度较高的微风化状岩层。(3)、地下水地下水
7、稳定水位埋深为12.9~14.0m(水位标高为76.24~77.12m),而同期柳江河水位为77.2m。与同期柳江河同期水位基本一致,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层地下水属地下裂隙水,主要赋村存于基岩风化溶蚀裂隙中,由于直接临柳江河水,该地下水通过渗透形式与柳江河水存在联系,水位受柳江河水控制,与河水位同步升降。根据地质报告,场区水质对砼及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4)、岩溶特征发育沿道路方向岩面起伏平缓,场区局部地段岩石由于构造裂隙的影响,掩体被切割强烈,岩块表面风化溶蚀现象明显,形成带状或团状溶蚀裂隙发育。(5)、地震二号棚洞位根据国家地震局19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