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855593
大小:184.0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7-13
《纺织物理__第二章_纤维的吸湿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纤维的吸湿性Chapter2.hygroscopicpropertyoffiber概述纤维结构是纤维的固有特性,决定纤维性能。纤维结构不同,吸收水分的能力有所差异。天然纤维(棉、麻、丝、毛等)以及再生纤维(再生纤维素、再生蛋白质等),具有较高的吸湿能力,称为亲水性纤维;大多数合纤(聚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吸湿能力低,称为疏水性纤维。通常纤维的吸湿性可细分为:纤维吸收气相水的能力(吸湿性)和吸收液相水的能力(吸水性)。对纤维吸湿性的研究,对研究纤维性能、纺织工艺加工及穿着舒适性等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纤维吸湿机理的研究,也为开发功能性合成纤维(特别是亲水性
2、合纤)提供理论依据;此外,吸湿性也与纤维重量有密切关系,这与纤维贸易中重量的计算标准有直接的联系。第一节纤维的吸湿平衡一、纤维吸湿和时间的关系纤维制品在一定大气条件下,会吸、放空气中水分,随时间推移会达到动态吸、放湿平衡,即单位时间吸收水分=放出水分。图2-1为某干燥纤维制品在一定相对湿度条件下吸、放湿平衡过程,纤维从大气中吸收水分,总是大于放出的水分,最终达到吸湿平衡过程。平衡时间吸湿量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者均反映大气中的水分含量。绝对湿度(AbsoluteHumidity):单位体积大气中含水质量。相对湿度(RelativeHumidity%):RH=(h/
3、hs)x100%;其中h表示绝对湿度;hs表示相同条件下水蒸气饱和具有的绝对湿度。标准大气条件:T=20℃,RH=65%二、纤维吸湿指标和测试方法1、吸湿指标(1)回潮率与含水率回潮率W:含水量占纤维干重(G0)的百分比;W=(G-G0)/G0×100%含水率M:含水量占纤维湿重(G)的百分比。M=(G-G0)/G×100%W与M的换算W=100M/(100-M);M=100W/(100+W)标准回潮率:纤维在统一的标准大气条件下,一段时间后回潮率达到一个稳定值。公定回潮率:贸易和成本计算时,对回潮率做的统一规定。天然纤维公定回潮率:原棉8.5%;苎麻16.28
4、%;桑蚕丝11%;羊毛16%。化学纤维(亲水性):粘胶13%;维纶5%;锦纶4.5%;腈纶2%;化学纤维(疏水性):涤纶0.4%;丙纶0;氯纶0.混合原料的公定回潮率为各原料混比的加权平均:N种混合原料公定回潮率=,其中Pi,Wi分别表示第i种原料所占的干重百分比和公定回潮率。2、吸湿指标的测试(1)直接测试法:先称取一定湿重的纺织材料,驱除水分后得到干重,计算得到回潮率。烘箱法:电阻丝恒温加热,温度设定以水分可蒸发而材料不分解为原则。棉(105±3)℃,毛及大部分化纤(105-110)℃。吸湿性的主要测试手段。红外线干燥法:红外线灯泡(可加涂辐射远红外线的物质
5、)照射去除试样水分,省时、省电。高频加热干燥法:高频交变电场中,纤维内部极性分子和水分子极化,产生内摩擦发热(分子间及分子内,由极化现象产生的介电损耗),去除试样水分子。频率分为,电容加热1-100MHz;微波加热800-3000MHz。由于水的介电损耗较纤维约大20倍,即水分可吸收的能量很大,产生高热,使水分蒸发。真空干燥法:在密闭容器内抽真空并加热烘干,由于低压下水的沸点降低,在60-70℃下,即可短时间内使试样水分散失,适合不耐高温的合纤。吸湿剂干燥法:密闭容器中吸湿剂(五氧化二磷粉末)吸收空气中水分使相对湿度达0%,利于纤维散失水分。常用于精密试验研究。
6、(2)间接测试法利用含水量和纤维某些性能的关系来检测回潮率。电阻测湿法:当纤维材料数量、松紧度、温度和电压等一定时,通过的电流与回潮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即纤维回潮率不同电阻值不同。电容测湿法:将一定质量纤维放在一定容量的电容器中,利用水分与干燥纤维介电常数(反映材料在电场中被极化的程度,介电常数大材料贮电能力强,极化程度高)不同,电容量变化,来测定回潮率。微波吸收法:在微波范围(频率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波长1mm-1m之间)材料吸收微波的强弱由介质损耗因数决定。微波加热就随材料损耗因数具有选择性,产生的热效果也不同。水分子属极性分子,介电常数4
7、0-80,损耗角正切0.15-1.2,其介质损耗因数大,对微波具有强吸收能力。纤维材料介电常数2-5,损耗角正切0.001-0.05。利用水和纤维对微波的吸收和衰减程度不同,可测定其回潮率。红外光谱法:水对不同波长的红外线有不同的吸收率,吸收量和材料中水分的比例有关,根据红外线吸收图谱,可推测纤维回潮率。三、纤维回潮率与相对湿度的关系1、吸湿滞后性纤维在相同的大气温湿度条件下,从放湿达到平衡和从吸湿达到平衡,两种平衡回潮率不等,且前者大于后者,称吸湿滞后性。吸湿滞后性的原因:水分子进入或离开纤维会引起纤维干、湿结构的变化,在纤维非晶区或晶区界面间,大分子链的亲水
8、基团(-OH)相互形成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