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考点1农业区位因素1.[2016年全国Ⅰ卷,36(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
2、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解析】第(1)题,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纬
3、度低,热量丰富,高温时间长,有利于茉莉的生长;横县北部地势高,冬季可以阻挡寒冷气流,因此受寒潮的影响小;而江苏、杭州地势平坦,易受寒潮的影响,且江浙地区受梅雨天气和伏旱天气影响,会出现长时间过干和过湿的现象,都不利于茉莉的生长。第(2)题,由题干可知,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冲击而成的土壤十分肥沃,土层深厚,有利于茉莉种植;茉莉分布在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雨季排水,防止洪涝灾害,有利于防止土壤过湿影响茉莉的正常生长,而且距离河流较近,有利于旱季引水灌溉,保证茉莉的正常生长。27【答
4、案】(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地方卷】 (2018年海南卷,8~9)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据此完成
5、2~3题。 2.荷兰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生产技术先进B.交通运输便捷C.自然条件优越D.生产成本低廉3.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 )。A.满足国内需求B.拓展国际市场C.提高研发水平D.增强国际影响 【解析】该题组的考点是影响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判断,考查考生根据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第2题,“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说明荷兰的区位优势为生产技术先进;与荷兰相
6、比,山东生产成本更低;荷兰纬度较山东高,因此自然条件并不优越;荷兰在交通上与山东省相比无优势。第3题,在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市场因素最终决定农产品的类型和产量,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可拓展欧洲市场。中国与荷兰的距离遥远,产自荷兰的蔬菜若要运到我国,其运输和保鲜成本较高;提高研发水平不是其根本目的;到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不能增强国际影响。 【答案】2.A 3.B (2018年江苏卷,21~22)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蔗糖产业的重心从台湾不断西移,1993年后,广西甘蔗种植
7、面积和蔗糖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广西地跨北回归线,其东部、北部和西北部为山地,中南部是平原。下图为“2016年广西蔗糖产量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274.(双选)我国蔗糖产业重心西移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产业升级B.东部地区环境退化C.广西生产成本较低D.广西消费市场广阔5.(双选)广西中南部成为甘蔗种植集中区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技术B.资金C.地形D.气候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考查考生根据图文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及区域认知能力。第4题,广西东部
8、地区的产业升级,将原料和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向西部、南部生产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进而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产业转移后东部地区的环境得到改善。广西的消费市场由整个广西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对广西内部的产业转移影响较小。第5题,甘蔗属于亚热带作物,其种植区的形成多和当地的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分)有关。广西中南部地区平坦的地形、水热充足的气候使其成为甘蔗的集中种植区。广西中南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技术水平不高。 【答案】4.AC 5.CD6.[2018年北京卷,36(4)]在全球化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