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王力

《诗词格律》王力

ID:39838521

大小:88.07 K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7-12

《诗词格律》王力_第1页
《诗词格律》王力_第2页
《诗词格律》王力_第3页
《诗词格律》王力_第4页
《诗词格律》王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词格律》王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标准文档王力《诗词格律》 第一章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第一节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甚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拚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拚音中所谓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拚音字母拚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拚成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

2、,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凈无苔(t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一水护田将绿遶,两山排闼送青来(lái)。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遶"(绕)字不押韵,因为"遶"字拚起来是r

3、ào,它的韵母是a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在拚音中,a、e、o的前面可能还有i,u、ü,如ia,ua,uai,iao,ian,uan,üan,iang,uang,ie,üe,iong,ueng等,这种i,u,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例如: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má),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实用文案标准文档  "麻"、"家"、"瓜"的韵母是,韵母虽不完全相同,

4、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韵来是同样谐和的。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  但是,为甚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谐和,甚至很不谐和呢?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语言发展了,语音起了变化,我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能完全适合了,例如: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  白云深处有人家(jiā)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xié和jiā,huā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siá(s读浊音),和现代上海"斜

5、"字的读音一样。因此,在当时是谐和的。又如: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qī)。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ér)。  在这首诗里,"期"和"儿"是押韵的;按今天普通话去读,qī和ér就不能算押韵了。如果按照上海的白话音念"儿"字,念像ní音(这个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就谐和了。今天我们当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音去读古人的诗;不过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纔不至于怀疑古人所押的韵是不谐和的。  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古人所谓"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上一致是;依照韵

6、书押韵,也是比较合理的。宋代以后,语音变化较大,诗人们仍旧依照韵书来押韵,那就变为不合理的了。今天我们如果写旧诗,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韵书来押韵。不过,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却又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在第二章里,我们还要回到这个问题上来讲。第二节四声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积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共月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

7、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实用文案标准文档  (3)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个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

8、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从湖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