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第25课《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25课《诗五首》课件

ID:39837679

大小:5.69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7-12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25课《诗五首》课件_第1页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25课《诗五首》课件_第2页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25课《诗五首》课件_第3页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25课《诗五首》课件_第4页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25课《诗五首》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25课《诗五首》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五首1文定实验学校课件中心诗五首杂诗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简介王维(约701-761),唐代著名诗人,字摩诘,河东人。外号“诗佛”。他是山水田园派诗人,和孟浩然合称为“王孟”。苏东坡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1、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2、来日:来的时候。3、绮(qǐ)窗:雕画花纹的窗户。绮,有花纹的丝织品。4、着花未:着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示疑问。【注

2、释】诗歌赏析诗歌一开头,诗人以近似讲话一样的语气,不加修饰地表现了一个久住他乡异地的人,一旦见到自己家里的亲友,欲知家乡情事分外热烈、急切的心情。那么,身在异地的异客,最想知道什么样的事呢?最令诗中主人公亲切怀想的却是花窗前那枝梅花开了没有。用梅花作为繁多家事的借代,不但更加生活化,而且也诗化了最普通的家务事,同时又体现了诗人独钟梅花那种清高超脱的品性。全诗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对故乡来人的询问,可以很多很多,为何诗人独问梅花是否开花?思考:夜雨寄北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在晚唐诗人中,他的

3、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也是唐代诗人中的“三李”之一(李白、李贺)。有《李义山诗集》传世。作者简介《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即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北方的友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题目解释夜雨寄北(七言绝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君问归期未有期,一

4、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亲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何当共剪西窗烛,陡然一转,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却话巴山夜雨时。向“君”述说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小结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书法作品欣赏淮上与友人别郑

5、谷作者简介郑谷(约848-约909),晚唐诗人,字守愚,袁州人。有诗集《云台编》。淮上,即扬州。江苏省的城市,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火车站古城扬州运河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淮上与友人别长江边上杨柳依依,柳絮乱飞,愁坏了渡江的游人。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鸣。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我却要往长安而去。“扬子江”,长江的别称,点明了离别的地点,“杨柳春”点明了季节。杨花

6、:飘飞的柳絮。“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了极致。几声风笛,带着凄清怨慕,飘入友人耳中,更是显出千钧愁情。互道一声珍重,各奔前程。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淮上与友人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城阙:五津:指长安,送别之地。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首联叙述了两人一留长安,一往蜀州,将分两地,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王勃

7、(约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有《王子安集》。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一起倡导文学革新,其中王勃成就最大。作者简介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位姓杜的朋友也是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时,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四海之内,即全中国。在这诗人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

8、“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作者用广阔博大的胸襟去劝慰友人,表达了作者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无为:岐路:沾巾:无须,不要。分手的路口。沾湿手巾,指哭。此两句就前句的意思再推进一层。离别固然是悲伤的,但互为知己,虽各处天涯,亦似比邻,所以不必像青年男女一样别泪沾巾。王勃这首送别诗,一洗酸楚的情调,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全诗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刘禹锡(772-84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