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资料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资料

ID:39825077

大小:806.5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7-1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考试题型及考核方式(选择题20%,填空题20%,问答60%,闭卷)二、考点第一章: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常用数据交换技术。P11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报文交换: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在报文交换中心,以每份报文为单位,根据报文的目的站地址,在进行相应的转发分组交换: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报文(message):要发送的整块数据。分组或包(package):将报文划分成的等长的数据段,每个数据段前加上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header)。分组的首部也称为包头。信元交换: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P3定义

2、: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功能:连通性和共享含义:将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用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协议的控制之下,以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为目的的系统。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P17(1)从网络结点分布来看,可分为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和个人区域网(PAN)。(2)按交换方式可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和混合交换网。(3)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星型网络、树型网络、总线型网络、环型网络和分布式

3、网络。(4)按网络使用范围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4.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P191)速率:比特(bit)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信息论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单位。速率即数据率(datarate)或比特率(bitrate)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速率的单位是b/s,或kb/s,Mb/s,Gb/s等。2)带宽:原义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模拟信号:带宽--表示允许信号占用的频率范围。数字信号:带宽--表示数字信道发送数字信号的速率,即比特率或数据率或传输速率,也称为吞吐量。吞吐量(throughput)表示在单位时间

4、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千比每秒,即kb/s(103b/s)兆比每秒,即Mb/s(106b/s)吉比每秒,即Gb/s(109b/s)太比每秒,即Tb/s(1012b/s)在计算机上表示数据大小和容量时,K=210=1024,M=220,G=230,T=2403)时延时延:指数据(报文或分组,比特)从网络(或一条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时延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传播时延:指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米)/

5、电磁波在信道中的传播速率(米/秒)电磁波在信道中的传播速率:太空:3.0x105km/s(30万km/s)电缆:2.3x105km/s(23万km/s)光纤:2.0x105km/s(20万km/s)发送时延(传输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bit)/信道带宽(bit/s或bps)处理时延: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排队时延: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往返时延RTT:

6、数据从发送端开始发送,到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信息所经历的时间。往返时延宽带积:在收到确认信息前,已经发送的比特数。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4)利用率:信道利用率指出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完全空闲的信道的利用率为零。网络利用率则是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信道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D=Do/(1-U)U是网络的利用率,数值在0到1之间,Do表示网络空闲时的时延,D表示网络当前的时延5.协议的概念及组成要素。P26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三要素

7、:①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②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何种响应。③同步:也即时序,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6.协议与服务的关系。(1)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可以向上一层提供服务。(协议的实现保证了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一层所提供的服务。(2)本层的服务用户(服务接受者)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层的协议。下层的协议对本层用户是透明的。(3)协议是水平方向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间的通信规则。服务是垂直方向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8、4)服务访问点(SAP)、服务原语。7.OSI七层模型和TCP/IP。P28OSI体系结构TCP/IP体系结构7应用层应用层6表示层5会话层4运输层运输层(TCP或UDP)3网络层网际层IP2数据链路层网络接口层1物理层应用层:Dns,Http,Ftp,Tel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