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818158
大小:287.41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7-12
《企业估值与价值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企业估值与价值管理第一节企业价值的属性与形式一、企业价值的属性对资源的利用与获利能力是企业存在的基础,也是企业价值首要的、客观的基础企业也可以作为商品和交易对象通过兼并收购进行买卖,因而企业也具有交换价值企业价值应该是兼顾眼前利益尤其是长远利益的结果企业价值是股东价值、债权价值、顾客价值、员工价值等利益相关者价值的集合决定企业价值大小的因素,包括生产能力、行业特征、企业赢利模式、新技术开发、管理组织能力、企业文化、客户关系、并购重组、资本市场的成熟程度与波动状况等,每一因素的变动都会对企业价值大小造
2、成影响,所以企业价值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账面价值:是以历史成本原则为计量依据确认的企业价值。内涵价值:是企业作为资产综合体,在未来创造现金流的能力。一般用企业预期未来现金流折现所形成的现值来衡量。市场价值:即公司市值,是指公司股票在市面上流通价值总额。满足条件:一是市场的有效程度较高;二是普通股全流通。账面价值、内涵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关系二、企业价值的主要形式企业估值方法(模型)1、市净率法(账面净值调整法)基本思路:首先,寻找同行业中的可比企业;其次,将可比企业的市净率视为目标企业的市盈率,计算得
3、出目标企业的估值。(1)计算方法公司价值=公司的账面净资产价值×市净率(P/B)(2)市净率法的优点(3)市净率法的缺点第二节企业价值评估(估值)2、市盈率法或EV/EBITDA倍数法(1)计算方法企业价值=目标企业收益额×市盈率(P/E)(2)市盈率法的优点(3)市盈率法的缺点(4)EV/EBITDA倍数法与市盈率法的比较EV(EnterpriseValue)——指企业全部资本的市场价值。EBITDA(EarningsBeforeInterestTaxes,DepreciationandAmortiza
4、tion)企业价值(EV)=EBITDA×(EV/EBITDA倍数)3、PEG指标法PEG=PE/企业年盈利增长率×100(PE/GrowthRatio*100)PEG指标(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是彼得·林奇发明的一个股票估值指标,是在PE(市盈率)估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弥补了PE对企业动态成长性估计的不足,其计算公式是:PEG=PE/G。其中,G表示公司年盈利增长率乘以100。当时他在选股的时候就是选那些市盈率较低,同时它们的增长速度又是比较高的公司,这些公司有一个典型特点就是PEG会非常低。通常
5、认为,当PEG等于1时,表明市场赋予这只股票的估值可以充分反映其未来业绩的成长性。在美国投资大师林奇看来,任何一家公司,如果它的股票定价合理,该公司的市盈率应该等于公司的增长率。当PEG大于1时,表明这只股票的价值可能被高估,或者市场认为这家公司的业绩成长性会高于市场的预期。当PEG小于1时,表明市场低估了这只股票的价值,或者市场认为其业绩成长性可能比预期的差。当然,也不能够机械的单以PEG论估值,还必须结合国际市场、宏观经济、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景气、资本市场阶段热点、股市的不同区域、上市公司盈利增长的
6、持续性以及上市公司的其他内部情况等等多种因素来综合评价。4、股利贴现模型是以企业未来特定时期内派发的股息为基础,按一定的贴现率计算现值,借以评价企业价值的方法.零增长股票模型固定增长股票模型非固定增长股票模型5、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现金流贴现模型,也称巴波特模型,是通过自由现金流量的资本化方法来确定公司的内涵价值的.投资现金流回报率是公司投资者获得的纳税后和排除通货膨胀影响的现金流与投资者的经通货膨胀调整的现金投入额相比,然后通过估计公司可折旧资产的经济寿命和非折旧资产的期末价值,将这个比率转换成回报率(扬
7、,奥伯恩,2002)。6.投资现金流回报率模型(CFROI,CashFlowReturnonInvestment)CFROI的计算公式:其中,It为第t期经通货膨胀调整后的现金流入总额,0t为第t期经通货膨胀调整后的现金流出总额,n为可折旧资产的经济寿命。求解满足上式的贴现率,即为投资现金流回报率CFROI。若CFROI大于投资者要求的回报率,说明公司创造的利润超过了投资的成本,公司为股东创造了价值;若CFROI小于所要求的回报率,说明公司创造的利润不仅不能弥补其投资的成本,而且也损害了股东的财富。优点:
8、以比率表示,便于不同公司的相对比较。缺点:计算中对数据的处理纷繁复杂,既耗时成本又高7、剩余收益估价模型剩余收益估价模型(RIM,ResidualIncomeValuationModel)又被称为EBO模型,最早是由爱德华兹(Edwards)和贝尔(Bell)于1961年提出来的,但并没有引起理论界多大的重视,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1995年美国学者奥尔森(Ohlson)在其文章《权益估价中的收益、帐面价值和股利》中对这个方法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